27.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28.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2)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2004年第9题) (3)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从而引导了广大的农民共同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的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生产关系变革。(2)创造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包括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两个阶段)的过渡形式。(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转自:<a href='http://www.yuloo.com/ky/'>育路考研网</a>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