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导致经验主义。
四十九、现象与本质: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因就是因为客观世界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1、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为人的感官所感知。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是事物本质、直接、下面的反映; 但假象不一定就是错觉。
假象是反面的、歪曲的、颠倒的表现本质的现象的一个方面或环节,会引起错觉,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2、二者的辩证关系:
⑴对立表现在:①现象是表面的、外在的、易变的,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把握;
本质是内在的、深层的、稳定的,只有通过人的思维来认识;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方面;
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是事物的主体。
⑵同一体现在①相互依存,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现象背后有本质,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任何现象都是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五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条件是:
1、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五十一、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重要的飞跃,因为:
1、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成现实,使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
2、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 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飞跃的条件:1、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2、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与需要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3、理论必须为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五十二、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的作用:
1、定义:理性认识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的能力;
非理性认识是指人的情愿、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灵感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2、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支与停止;
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和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非理性因素又受人的理性因素所制约。
五十三、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 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一定具体历史阶段的符合。
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发展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五十四、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⒈真理的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的,其客观性表现在:①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即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⒉理的客观性上两种对立:⑴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⑵唯心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其两种表现为:①马赫主义:观点:◆真理是思想形式; ◆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本身等同。
②实用主义:观点: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的
共同的错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五十五、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含义有三层:
①就真理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现,就要承认绝对真理;
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而言,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析可知性,就(同♂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一定条件下人们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也有三层含义:
①从广度上来说,它只是在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②从深度上来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来说,它只是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3、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二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②------真理与相对真理互相联结、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趔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③--------------------------可以相互转化: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的性的认识都是帽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的环节。
五十六、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承认真理绝对性与相对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两种倾向:
1、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认为人民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以有的理论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教条。 在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2、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怀疑真理的可靠性,把真理看作主观随意。 在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3、两种后果:相对主义往往成为机会主义者理论上背叛马克思主义、行动上动摇变节的思想根源。
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相通,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绝对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最终真理,一旦发现某种缺陷,就认为不存在绝对真 理,把教条主义的破产看作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成为相对主义与怀疑论的俘虏。
五十七、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象的,无意义的。
⒈具体性体现在:①内容上,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各方面的符合,它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条件、时间、地点的真理是抽
②形式上,真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
⒉真理的具体性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五十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 特点所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符合。因为真理具有直接现实性,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主观与客观的东西相对照,符合就是真理。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①实践标准的绝对体即其确定性,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确定的,唯一的。
真理的绝对性体现在:真理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都包含绝真理的因素。
②真理的相对性体现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一个人的所有论点;
实践检验真理只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次完成;
已被检验过的真理还要再受实践的检验。
五十九、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联系: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目标;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与价值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凡是真理必有价值,但凡有价值的东西不应与真理相悖。
2、区别:二者侧重点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
价值强调的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要求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相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