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动态  |  招生信息  |  考研指导  |  院校招聘  |  录取调剂  |  院校专业  |  考研专题  |  复习资料
招生简章  |  考研常识  |  报考攻略  |  复试技巧  |  参考数据  |  分数信息  |  复习笔记  |  历年试题  |  考研图书
专业硕士  |  E(MBA)  |  工程硕士  |  法律硕士  |  会计硕士  |  教育硕士  |  公共卫生硕士  |  公共管理硕士  |  在职读硕  |  同等学历  |  中外合作办学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心里调节   |  考研与工作   |  考研与爱情   |  考研与家庭   |  考研同路人  |  考研名师


2007年考研哲学基础笔记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十七、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层含义:

    1、一是实践 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以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十八、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有是客观的; 之一。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九、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斗争。

    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义要表现阶级

    科学实践——是从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二十、实践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十一、对世界与人的关系的两种对立的看法:

    观点:旧哲学中,人与世界被看做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唯心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某种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外化了的产物,人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或精神的工具。

    缺陷:1、一个抓住精神、各持一端,始终建造不起沟通人和世界关系的桥梁;

    2、人和世界始终是抽象的、贫乏的、空洞的。

二十二、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客体的范围: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客体的含义有二层:一方面: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另一方面:客体不能与客观事物相等同,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决定客体的因素:一是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二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水平。故客体也是历史范畴。

    3、客体的类型: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二十三、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实质看:⑴它不同于一般物质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包含了这两种在内;

    ⑵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 没有的新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⑶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与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又不断地发展并打破客体的限定,越

    客体。这种主客体之间限定和超越及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与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⑴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 化成果得以保存。

    结果:造成人的活动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自己本质力量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使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⑵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推动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结果:人通过客体主体化这种形式占有、吸收对象(前人的活动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提高主体能力,有新的更高的水平 去改造客体。

⑶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类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和发展现实世界的矛 盾,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⑷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实践又形成了人的主观世界、创造出属人世界(即人类世界),从面实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和实际把握。实践使世界 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它们分化统一的基础。

二十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⒈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

    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

    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

    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

   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

    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特点不同-----客观世界特点:①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着

    基础不同-----外部自然存在的物质基础在其自身,人的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主观世界则以人脑为物质基础,以意识等要素及运动为机理。

    ⑵二者不完全同步-----主观世界可以背离客观世界,发生幻想、错误,也可能超越客观世界,对未来作超前反映。

    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⑴在内容上同构;

    ⑵运动规律有同一性;

    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因为:

    ⑴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⑵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点;

    ⑶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与途径。

二十五、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产生于人类世界之,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接触到的自然界,即未被人化的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即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⒉区别:

    ⑴自在世界独立于人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一切乾处在盲目的运动中;

    ⑵人类世界与人的活动不可分。人化自然是----①被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

    ②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

    ③ 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④人类世界的独特性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⒊联系:⑴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反过来又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

    ⑵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参与到整个自然中去,出现了两种情况:

    ①一是自在世界的运动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淡化和消失;

    ②二是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与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特别是生物圈内的物质、能量的流通与变换,出现生态失衡。

二十六、联系:含义---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指导意义:1、要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2、每一事物和现象自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各个部分、要素、成分和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二十七、联系的客观性---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立观点:唯心主义:1、不是一味地反对联系,有的还特别强调联系,但它所讲的联系只是观念的联系;

    2、它不是把观念的联系当作事物的联系在思想中的反映,反而认为事物的联系是由观念的联系决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45659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