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层含义:
1、一是实践 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
2、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以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十八、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有是客观的; 之一。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十九、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斗争。
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义要表现阶级
科学实践——是从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二十、实践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十一、对世界与人的关系的两种对立的看法:
观点:旧哲学中,人与世界被看做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
唯心主义把世界看作是某种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外化了的产物,人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或精神的工具。
缺陷:1、一个抓住精神、各持一端,始终建造不起沟通人和世界关系的桥梁;
2、人和世界始终是抽象的、贫乏的、空洞的。
二十二、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客体的范围: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客体的含义有二层:一方面: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
另一方面:客体不能与客观事物相等同,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
决定客体的因素:一是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二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水平。故客体也是历史范畴。
3、客体的类型: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二十三、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1、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实质看:⑴它不同于一般物质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包含了这两种在内;
⑵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 没有的新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⑶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与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又不断地发展并打破客体的限定,越
客体。这种主客体之间限定和超越及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与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⑴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 化成果得以保存。
结果:造成人的活动的体外积累,形成了人类积累、交换、传递、继承和发展自己本质力量的特殊方式---社会遗传方式,使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
⑵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推动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结果:人通过客体主体化这种形式占有、吸收对象(前人的活动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提高主体能力,有新的更高的水平 去改造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