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7万余名“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在国防科技工业、医疗卫生事业、环境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生产、科研、管理骨干,一些杰出校友已成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十五”期间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学校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其中铀矿冶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溶浸采矿为核工业重点实验室、氡实验室、动脉硬化性疾病实验室分别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为湖南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氡实验室是国内仅有的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防科工委授权的氡计量站、国际氡计量组织的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
近年来,学校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防军工重大项目及国家、省部级和地方政府其他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0多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42届比利时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2项,国际博览会金奖2项,获国内博览会金奖2项、银奖1项,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奖2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134项,卫生部、湖南省科技进步奖50余项。
学校对外交流活跃,与国内外3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实现了互派留学生,与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成立了“中乌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陆续被选送到欧美国家著名大学访问或深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