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优秀教材匮乏 研究生培养质量难提高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6月2日,国内高校人文学科方面的多位知名专家聚集在复旦大学旁边的一家酒店里,目的是“推销”一套研究生教材,这套《研究生学术入门》丛书被称为国内第一套专门针对文科硕士研究生编写的学术入门指导丛书。
    
    “硕士研究生的入门书,中国至今都没有。”这套丛书的策划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直言,如今大学越来越多,条件不一,水平参差,指导者的路数不同,不同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
    
    国内几乎没有一个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有标准教材
    
    在葛兆光看来,大学人文学科基本教育和专业训练三个阶段应该是“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而现在有些指导教师对三个阶段的教育没有区分:有时候把研究生当做本科生,塞上一堆“常识”便草草了事,使得早已掌握了基本知识的研究生要么对课程失去兴趣,要么以为“学术”不过如此,“研究”就是重复叙述;有时候又把本科生当做研究生,基本常识还不具备时,便传授种种偏方秘方,使本科生早早学会了出偏锋用怪招。
    
    所以,葛兆光便有了策划这一套“入门”手册的想法,让作者针对刚刚完成本科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周裕锴参与撰写了这套丛书中的《禅宗与语言研究入门》一书,他很认可葛兆光的看法,“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不同的大学可以说差别很大,有的学校能够保证质量,但有的学校就不能保证。特别是我们西部地区有的学校的师资条件、读书条件相对来说比东部要差一点,那些老师成为硕士生导师之后,指导学生的能力不完全具备,好多学生的视野也非常狭窄。”
    
    新上任不久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特意来参加这套丛书的发行仪式,现在他还没有卸掉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职务。他告诉记者,国务院学位办早在2007年初就提出一个命题:今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重点是提高质量。
    
    杨玉良透露,国务院学位办曾经专门做过一个关于研究生质量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现在培养的研究生当中,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比10年、20年前还要优秀,但是最差的那部分比以前的要差得多。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学位办也在研究怎样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当中有个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就是研究生的教材。
    
    杨玉良透露,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有标准教材。许多人认为写教材是“小儿科”,体现不出学术水平,但实际上教材才是最难写的书。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教材,几乎都是在剑桥、牛津和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名校诞生的,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物理化学教材,1999年牛津大学再版时,已经是第48版,历年来经过了很多知名学者的修改。
    
    调查发现,国内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生到国外深造,难以与那里的教学“接轨”,非常基本的理论性课程还得从头学起。发生这种“回去补课”的怪象,正是因为国内没有研究生标准教材,他们此前的学习不系统、不扎实。 
一打著作比不过一本教科书
    
    葛兆光表示,人文学科不像自然科学学科,自然科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对还是错很容易搞清楚,但是人文学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系统,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好评价哪个好哪个不好,尤其是在学校的层级、导师的水准和图书馆资料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就无法保证学生共同的底线,“我们不是讲高线,高线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保证底线是老师的事情,老师不是在教天才,而是保证不出蠢材。但是人文学科不像自然科学一样,你无法控制学生的水平怎么样。”葛兆光在北大、清华、复旦都教过书,也在一些一般的高校当过老师,他发现不同学校、不同导师也差别很大,“有些已经到了不能接受的地步”。
    
    葛兆光认为,由于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特殊性,有可能出现一个状况,就是老师觉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够了,不去看国际学术界现在的状况,缺乏方法训练的意识,基本上教的是内容,而不是方法,教的是自己熟悉的,而不是教国际学术界现在的状况,“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就有点像复印机复印一份东西,越复印就越淡,以至于没了。老师的领域可能是一亩三分地,到了学生4个人分一亩三分地,一个人四分都不到,再下面的可能连一分都没有了。”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也颇有感触,“我们很多研究生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楚这个学科、这个专业研究的水平怎么样,它的前沿在哪里,在过去那些时日里哪些研究是值得去回味或者要去学习”,他认为研究生不是一般的学生,应该是在一定领域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应该懂得这个领域的一些经典是什么,它的一些方法是什么,它的前沿是什么,有哪些书是必须要去读的。
    
    葛兆光一直很强调教科书的重要性,“一打著作比不过一本教科书”,在他看来,将来的学者是从研究生阶段过来的,最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教科书,“教科书的控制力非常强,我们要教会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不一样的地方。”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