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8.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1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之间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两者区别是:买卖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的媒介物不同;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为了价值增殖,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20.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g′ = g +⊿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劳动力成为商品,却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劳动力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这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的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
24.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两部分:必要劳动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5.资本的本质
资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但是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转自:<a href='http://www.yuloo.com/ky/'>育路考研网</a>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