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因素
端正心态
这是复习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先想清楚,再下决心,为复习打下毅力基础。对于半途而废的朋友来说,任何巧妙的复习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的。首先态度上必须重视考研,一心一意准备考研。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再更改,消除一切可能使自己回头的可能性。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感到不顺,但没有想到要放弃。尽早确定考研目标,尽早开始准备。在考研中尽可能考高分是我们惟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事情。早准备可以增强必胜的信心。
全身心投入
把考研作为生活中头等重要的事!除了吃饭、睡觉等生理需求外,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活动。一旦下决心考研,就把它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让你的生活以考研为中心,吃饭想着看书,走路想着看书,连睡觉也想着看书,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当年一位大学好友考研的情形。他不知逃了多少课,招聘会一次也没去过,顶着挨批的压力不参加党员会议,以前最爱的网球拍搁着半年没动过……我总觉得他太冒险了,但后来事实证明,他一举成功:复旦,公费!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
计划周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都要有,临近考试时甚至要有每日计划。长期计划是指从即日直到考试前一天的计划,一般以月为单位;短期计划是指每月月初制定的当月计划,比如某某辅导书应在某月某日前看完,某某教材应在某月某日前结束,等等。计划应能按时完成但又有紧迫感。有了计划,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它了。每日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记下下述内容:*月*日,距考研**天:(1)《**》第*页至第*页,共*页;(2)《**》第*页至第*页,共*页;……每晚结束复习前,可用一两句话评点今日战果,批评或赞许、激励自己。有一点需要说明,计划也是可以改变的,由于不可预见因素、实际完成能力等,计划往往无法及时完成,那就适当调整你的计划吧。但是,计划无法完成的原因千万不能是自己的惰性呀!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另外,考虑到各门功课复习的特点,长期计划应这样安排(以经济类为例):春、夏、秋季把英语和数学放在重要位置,从秋季开始,逐步加大政治和专业课的比重,当然,有时间的话政治和专业课预先浏览一遍效果会更好。英语和数学要靠平时,不能指望冲刺阶段突击提高,而政治和专业课虽说记忆很重要,理解更重要,所以也应该早点动手。
早做准备
我是在大一后半学期决定考研的,并确立了目标,大二的时候练习英语等科目,大三进行系统的复习,这些工作是我考研成功的基础。没有必要在乎平时的学习成绩,考研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考研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考试前的一年的努力,尤其是大四上学期的半年为考研所作的努力程度。如果数学基础不好,请在复习第一遍时读那种用于大一学生入门的单科配套辅导书,而不是专门为考研写的复习书,因为那些书会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讲解问题,对基础不好的人真正理解有关内容很有帮助。数学不多做题,那就别考算了,肯定考不上的,不用浪费时间了。
学会坚持
努力并不是第一位,坚持才是第一位。只要考前的一年和半年每天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就足够了。关键的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认清考研这个考试的本质,忘记过去的一切,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正确对待考研过程中心情不好的时期,耐住孤独,乏味和寂寞,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为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必须耐住孤独和寂寞,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学习技巧
从研究真题入手
不管是哪门课,复习时都应该紧紧围绕真题,所以,从复习刚开始时就要研究历年真题。一定要把数学、英语政治的全真题做很多遍,最起码两遍。全真题是宝,模拟题是草,甚至连草都不如,特别是大部分英语模拟题。这真是一件应试的法宝!不但是考研,对付任何考试都一样。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比较稳定、规范的考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无论是题型、难度,还是范围、重点都有相对连续性,不会变化太大,甚至有的知识点还会一再出现,所以,研究真题有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难度,明确复习目标。建议选取近三年的考研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遍,分析错误之处和猜对之处,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工夫应该花在哪里,你的解题水平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了。这个方法随时可用,从一开始直到考前,它能帮助你更好的把握今后的复习方向。专业课试卷只要指定参考书没有很大的变化,能复??果你认真复习的话,考研的风险可能更多来自于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确定性。得到更多的专业课试卷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不要仅仅依据一两年的专业课试卷猜测那些会考不会考,专业课可能经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经常会有一些你考前觉得有点偏甚至很偏的题目,所以要尽量多搜集到很多年的专业课试卷。但是即使这样,也要全面复习,多做题目,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专业课不多做题目也是绝对不行的。
选择适当的辅导材料和辅导班
很多同学一种错误的倾向我也是不同意的,就是以量取胜。以政治为例,你算一算,春天基础班、暑期强化班、秋天模拟班、秋天强化班,等等7个。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少而精,因为时间太紧张了,问考过研的同学,没有哪一个同学在时间上是在抠, 7 个班全部参加了还有戏吗?什么戏都没有了。至少我的观点是不同意这样搞法的,辅导班应该少而精,我要时间最少,书最少,让效果最好,应该走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才是真正对同学有帮助的,让7个班把时间全占用了,最后还有时间复习嘛,最后后悔来不及了。选择辅导书也是一样,市面的辅导材料太多了,有些还太滥。全部看完,不等到考试早就累死了。
分阶段做一下模拟考试和测试
在考研最关键的阶段,如果能有专家给自己指点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再抬头看一下其他同学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复习情况,这样知己知彼,就能象田忌跟齐王赛马那样,就能及时调整复习的策略了。因为在这个关键阶段,自己往往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样,每个考生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考研专家给自己的各科复习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分析,帮自己看清自己学科知识复习的所有症结,看清竞争对手情况,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这样才能在考研竞争中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可是如何才能帮助考生在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能够知己知彼,也是一直困扰着教育机构的一个巨大难题,最近听说海文联合许多原命题组专家开发了一个叫什么CES考研竞争力在线测评的系统,不知道价格如何,如果真能象他们宣传的那样好,价格也能为我们考生接受,倒是一个不错的专家系统。
永远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原则。每个辅导班、每本参考书都是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设定的,具体到每个人,肯定有不适合他的地方,那就要围绕真题和考纲,缺什么补什么,永远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对于掌得很好的知识点,大可不必再花大量时间,要知道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薄弱环节的产出率最高。不可轻视任何一门课,考研不但比总分,而且比单科,只要有一门低于国家线,总分再高也没用,所以保持学科间的均衡很重要。正确的复习策略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保证每门课都能过线,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两门考高分,当然四门课全考高分就更好了,但这很困难。尤其对于考过一次的同学而言,第一次考得不错的学科第二次并不一定也不错,不进则退!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尤其当你不在大城市,获取信息有困难的时候,多到网上浏览浏览吧。看看别人成功的经验,了解考研的有关政策,获取最新的信息,甚至购买教材,调剂录取……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我就曾在网上下载了好多方法论的文章,精选了其中有价值的语句。真得谢谢那些不知真实姓名的热心网友!好好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吧,会有收获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