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动态  |  招生信息  |  考研指导  |  院校招聘  |  录取调剂  |  院校专业  |  考研专题  |  复习资料
招生简章  |  考研常识  |  报考攻略  |  复试技巧  |  参考数据  |  分数信息  |  复习笔记  |  历年试题  |  考研图书
专业硕士  |  E(MBA)  |  工程硕士  |  法律硕士  |  会计硕士  |  教育硕士  |  公共卫生硕士  |  公共管理硕士  |  在职读硕  |  同等学历  |  中外合作办学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心里调节   |  考研与工作   |  考研与爱情   |  考研与家庭   |  考研同路人  |  考研名师


2015年考研历史学元明清文学杂剧辅导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参考答案: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6045659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