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考研热”升级:就业隐患引发“考博热”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1月9 日到10 日,全国百 万考生参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少高校延续了往年的扩招政策,考研的竞争依旧激烈。
    
    与此同时,“考研热”也得到了“升级”,不少硕士毕业生把攻读博士学位纳入了计划,“读博热”悄然升温。
    
    形势所迫的选择
    
    赵雯雯(化名)是省城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7级硕士,眼看还有半年时间就要毕业,她并没有忙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而是专心致志地复习着专业课,准备参加本校的博士入学考试。
    
    “读这个专业,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博。”赵雯雯说,哲学属于冷门专业,本科生、硕士生要找个对口工作比较困难,同学们常为一些不限学历、不限专业的岗位挤破门槛,而真正合适的工作起点就要求有博士学位,所以她考博多少有些“被形势所逼”。
    
    记者对几所驻济高校不同专业的硕士生做了简单调查,发现和赵雯雯有同样选择的人不在少数,尤以史学、哲学、医学等专业人数居多。问及原因,“找不到好工作”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少学生表示,没有满意的工作,勉强就业再进行二度择业他们有些不甘心,倒不如把“博士”就当作一个“职业”,给自己再留出三年的时间来进行缓冲。
    
    增加砝码的规划
    
    相比求职遇冷转而读博的毕业生而言,热门专业的理工科硕士选择深造的自主性更强。找到好工作并不困难的他们,更看重的是博士学历带给个人的高附加值。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生李玉峰去年11月份起在北京某大型国企实习,两个月后,他萌生了读博的念头。“博士科研能力强,一入职基本都被安排在重要部门,从事高端领域的研发工作,起薪就比硕士学历员工高出 2000到3000 元,提升主管的机会很大。”李玉峰希望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
    
    可与小李不同,更多的学生读博是希望在“求职高校”这一关中得到加分。采访中,多数考博生都把“大学老师”当作未来求职的首选。他们普遍认为,大学老师职业稳定、待遇优厚、工作环境好,还有令人羡慕的假期,不失为最理想的职业。而作为硕士研究生,他们离这个行业并不遥远,如果在研究方法、理论探索方面有所精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应该有能力承担起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而更重要的是,“博士学历”本身就是高校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它是进大学执教的敲门砖,更是在大学里职称晋升、科研评奖的通行证,要圆自己的教师梦,就必须拿到这一纸文凭。
    
    高学历是否“零风险”
    
    拿到了博士学位就业就有了保障?记者发现,现实并没有考博生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某名校光学专业的博士生邹凯(化名)曾一心想在高校做科研,但如今他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许多学校都抬高了门槛,对外校甚至有海外经历的博士优先考虑”,邹凯显得有些无奈,接连几次的应聘,他都遇到了不少来自清华、中科大的对手,竞争非常激烈。
    
    进高校难,“转战”企业的博士们也发现,他们也遭遇着一场“学历歧视”,用人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岗位数量有十分有限。
    
    省城某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邓先生表示,对于招聘博士,公司显得很谨慎。“企业更讲求技术和经验,不少工作硕士就可以胜任,而他们的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对雇主来说,显然拥有更高的‘性价比’。”邓先生说,博士的年龄大都接近 30 岁,但社会经验尚浅,可塑性不高,单一的研究方向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能力差,所以也导致安排的岗位性质往往过于单一。
    
    博士就业也需指导
    
    “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中国大陆培养的博士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授予国家,然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博士就业岗位缺口并没有同比扩大,这就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相对过剩,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博士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处事能力也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情况,这一点却往往得不到学生及其导师的重视。该专家坦言,一些院校存在培养课程毫无针对性,硕、博课程雷同、重复,导师“粗放式”指导、教学不细致的现象。“虽然博士阶段更注重自我分析、自我研究能力的培养,但在理论基础的夯实、创新思维的激发等多方面都更需要导师的悉心指导,否则学术水平如何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都值得怀疑。 ” 这位专家不无忧虑地说。
    
    同时,针对博士的就业指导工作尚有缺失。博士的就业期望值仍然以“大城市”、“高薪”、“稳定”为标准,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准确、就业指向不明确的问题,该专家认为,这与博士生择业观念未端正、就业信息与实际脱节有关,“学校应当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就业讲座,发布适合博士岗位的就业信息,召开针对博士,甚至女博士的专场招聘会,从求职心态矫正、求职方法传授等多方面给予博士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
    
    此外,专家也建议,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是否读博这个问题上还要深思熟虑,博士文凭并不是找工作的护身符,切不可盲目跟风,一定要在决定前有充分的计划和考量,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性而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