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经验
历史学统考,我们该如何面对?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中国古代史: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过对2007、2008年历史考研真题的研究,我发现命题中明显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跨考教育统计:2007、20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2007年占30分,20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2007年中国古代史共占100分,2008年中国古代史共占90分,在总分中占将近三分之一。在2009年的大纲中,中国古代史仍占据着30%的比重,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动摇。中国古代史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推荐选用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1—4卷。这套教材的优点在于内容较全,而且在章节的划分上不仅包括断代的变化,也将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章节中进行分门别类地讲解。这套书的薄弱之处是内容太全、章节较多,导致整体脉络不清晰,而且具体的名词、问题分析的概括性内容较少。这就需要其他辅助书籍: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这也是历年历史统考比较推崇的指定复习书目之一,此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之处。另外,张传玺的《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的《中国古代史》也比较适合脉络整理。这几套书相对于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来说,读起来更容易,但又失于简单,应该配合阅读。
    
    推荐参考书目: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张传玺:《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关注大纲的变化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在这两次统考中也是有侧重的,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几十年内容中,内容多且重要,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2008年的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考生应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命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考研大纲在不断变化,每一年新大纲中的措辞和提法,与前一年的大纲都有所区别,因此,注重变化也是备考历史学统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省时省力、直击重点的好方法。
    
    推荐参考书目: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世界近现代史:全面理解和深层分析
    
    这部分在2007-2009年考试大纲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近两年统考中对这两方面均有侧重,而且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拉部分均有考察。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我复习时选用的是当时最为权威的大学本科历史学世界通史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通史教材。这套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讲解的深度、广度以及严谨性,几乎是其他教材难以企及的。世界近代史的复习在记忆上相对简单一些,但对于整体的理解和对具体事件的深层次分析要求较高。因此,一方面需要构建知识树,按照时间顺序将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一一列出,也要对一些重点问题有深刻清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阅读一些其它著作和文章,来加深对重要历史问题的理解。一个快捷的方法是,在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论文(一般高校都会有此类资源可供下载),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尽可能少的文字而获得与重点问题更相关、更新颖和更深刻的内容。
    
    参考书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耐得住寂寞,好工具和好方法是制胜法宝
    
    由于时间所限,我主要进行了三轮复习。第一轮是9月到11月,在两个月时间内把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的教材重新温习了一遍,这段时期我每天用于对专业课的复习大概是每天4-6个小时,把一些需要背诵的重要知识点重新用笔记录了一遍。对于一些教材中语焉不详的的知识点,则查阅其它参考书目和网上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考研网站上会有一些历史名词解释汇总和一些历史辞典,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这些名词基本可以涵盖整套历史学基础统考的知识点,在应对刁钻的名词解释乃至简答、论述等大题时,都会大有帮助。
    
    第二轮复习从11月开始到12月份,在这一个月里我做出了两门通史的知识树和对照表,从横向、纵向将史实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近两年考试的问答、材料、论述等大题跨度很大,考察考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另外,如果复习时间充足,最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看看相关学术前沿的书籍和期刊,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集刊》和各主要高校的学报等。
    
    在考前一个月我进行了专业课的第三轮复习,主要就是清晰、准确地记忆各个知识点并在大脑中形成体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利用关键词句法,即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条律首句)列出,重点明确又好识好记。
    
    备考历史时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与工具。选择好的参考书和“三轮复习法”是我取胜的利器。合理的作息时间(一般一天学习不必超过10小时)和高效率也永远都是挂钩的。二是要有一颗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要有耐心,学历史尤其要耐得住寂寞。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面对备考时期所可能面临的各种诱惑(公务员考试、工作面试、懒惰、各种娱乐活动)而不为所动。只有带着不服输、不后退的勇气,才能经受考研战场上的种种考验,夺取考研战场上的最后胜利!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