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MBA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却有所不同。在美国,由于失业率高企,商学院的招生变得更加容易。在中国,同样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量的职场人士被动的回流到商学院,以求充电后重新出发。
至于那些本有雄心前往海外攻读MBA的中国学生,他们的选择反而变得更加谨慎。“这主要是对在美国毕业后能否够找到工作没有信心,加上美国的2年制MBA成本相对较高”,莱斯大学的招生经理巴贝尔说。
但是今年9月开始情形有望改观。在刚刚结束的The MBA Tour的巡展上海站,40多个海外MBA项目吸引了众多白领前来咨询。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校,诸如纽约大学(NYU)、密歇根大学、霍特(Hult)商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等等。
信心回归
同去年相比,此次巡展上人们的信心普遍有所增强。主要是因为欧美经济复苏的前景日益明朗。尽管重回繁荣的道路可能还有崎岖,但是最坏的时光显然已经过去。
刘文是一位在IT行业打拼多年的经理人,他坦言去年就希望申请MBA,期待毕业后能够进入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但是那个时候美国经济万马齐喑,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加州更是重灾区,所以我就忍耐了一年”,他说。
张翔数理背景很好,在与金融有关的行业里也有了3年多的经验。他一直梦想转型进入金融行业,特别是保险精算和期货。他说:“金融硕士对我可能是更为现实的选择,今天虽然是MBA展会,但是有些商学院也会开设我想要的专业。等我毕业的时候美国的金融业应该开大量招聘人手了。毕竟华尔街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撼动”。
霍特(Hult)国际商学院的亚洲总监邱心瑶女士也认为现在是很好的投资机会。目前,经济正在回暖,未来一两年宏观经济都会向上走。过去两年企业大量裁员,一旦企业增加投资,招聘带来的工作机会正好属于明后年毕业的MBA。如果3年以后再读MBA,毕业时经济的反弹时期已经过去,好的工作机会早已被瓜分。
理性投资
由于9月是各个商学院新的招生年度的开始,大家都希望有个开门红。为占得先机,或多或少的都投放了奖学金名额。但是,作为职业生涯的加速器和转换平台,MBA的投资品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MBA是价格不菲的投资,我是观察、考虑了5年多才准备出手的”,刘文说。张翔则认为奖学金并非他考虑的首要因素。在他看来学校的名气和由此带来的就业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你说投资40万和50万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吗?我绝对不会为了1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去一个不中意的学校。前途才是最重要的”,他说。
对此,邱心瑶女士也有类似的看法:“学费的高低和奖学金的多少不应当是学生考虑的出发点。首要考虑的应当是MBA投资是否能够带来职业的提升和生涯的转变。换言之,就是投资回报率的高低。MBA投资最值得看重的应当是机会成本,而非财务上的成本”。
充分准备
如何做好申请、如何充分准备也是巡展中永恒的话题。GMAT、托福、雅思和申请信是招生主管碰到的最多的问题。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招生经理说:“关于GMAT的问题,特别是GMAT与奖学金的关系我说了太多次。我知道许多中国学生的GMAT分数很高,但这并非决定录取的唯一标准。甚至我们都不设定GMAT的最低分数线,因为候选人的综合素质才是我们所看重的。有些学校可能标榜要700分以上,但那只是为了满足排名的需要和做广告的策略”。
在被问及学生录取后应当做怎样的准备时,霍特(Hult)国际商学院的亚洲总监邱心瑶列举了几个方面:
1. 财务规划
就读MBA的成本大致包括几个方面:学费、 生活费、社交费和其它花费。MBA学生是未来的管理者,如果连自己的财务都不能规划,也将无法管理一个团队的预算。虽然商学院可能会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但是学生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读书的费用。至于助学贷款,也对学生毕业后的现金流管理提出了要求。
2. 语言的准备
语言的提高在于日积月累,而非一个一两年年左右的项目。出国读MBA之前一定事先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而不要指望通过MBA学英语。海外的MBA项目大多用英语,但是这样昂贵的投资显然不是用来学英语的。相反,如果语言准备不充分,想要在MBA项目中生存是很困难的。
3. 体力的准备
美国的MBA学习极为辛苦,体能的储备尤为重要。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业负担是国内无法比拟的。通宵读书是家常便饭。MBA还有很多社交活动,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毕竟MBA培养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学者。但是社交也挤压了休息时间,让人更为辛苦!
黄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