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目前,全国开列在招生计划目录上的招生单位约1100-1200个(使用网络实名或其他搜索引擎可以直接查询),主要集中在首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例如北京地区招生单位约200个,上海约60个,西安及周边约60个,其它一般在一省十几个到几十个左右。按照招生单位的知名度,我们可把高等学院校分类为三个档次: 名校: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北大和人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上交大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重点:即34所自主划线院校,如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北京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考生如何选择招生单位,才能在未来考研中胜算多多呢? 一、择招生单位的选择标准 1、看自身实力 招生单位的选择其实比起专业的选择来要简单得多,主要是参照自己的竞争实力,尽量选个好的。 2、看名气尽量往高处走 一般来讲,各招生单位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例如北大、清华、人大、南京大学、复旦、中科院、社科院等,不论从师资还是硬件方面来看,都绝对是全国一流,比普通单位要高出一截,将来形势也会更好。为了不至于辛苦三年却换来个下岗的结局,大家还是应该尽量往高处走。 3、看招生比例 主要分析历年推免试生所占的比例、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及招生人数变化。 4、看实际竞争态势 由于考生的报考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有时候一些招生单位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而与其名气相当、质量类似的其他招生竞争程度则要低得多。这时候你当然应该是避开竞争过于白热化的地方,因为这种过度竞争往往并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有点象中国股市上的一些“题材股”,其高的很离谱的股价完全是被人为炒作哄抬上去的,你也在高位介入,成为牺牲品的可能性很大,另换一个单位,胜算可能就多很多。 5、其他因素 例如带薪考研者要看单位所在地等,再比如你的恋人在上海工作,你要通过考研解决牛郎织女的问题,当然就只能考虑报考上海地区的招生单位了。凡此种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选择招生单位注意事项 1、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高等院校,二是专业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就是XX大学、XX学院,它们都开办本科或专科教育,大学生们很熟悉。专业研究单位则是各类研究院、研究所,如中科院系统各研究所、社科院系统各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等等,这些专业研究单位不开办本科教育,多数考生尤其是本科应届考生,对它们不够了解,往往以为那只是专家们呆的地方,不知道它们也收研究生。其实,这类招生单位不仅数量多,招生人数也相当可观。例如北京市招生单位中,研究院、研究所就占了一多半,达135个。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此类招生单位,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就小一些,值得试试。 2、招生单位内在实际质量的差别和外在名气的差别经常不一致,许多考生会被误导。例如北京地区新闻传播专业主要有人大、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传大”)、社科院新闻所、北大、清华五家,其中“传大”的广告专业和广电专业可以说在国内同类专业中首屈一指的,人大新闻学院是学界知名度最高且实力最强的一所,不论从师资力量、毕业生去向,还是硬件设备上来看都是最好的。而北大和清华真正意义上连续办学的新闻传播院系的历史都不长(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5月才成立,清华传播学系92年才成立),客观实力比起人大和传大来确有不如。然而两校却凭借整体的“名牌效应”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无形中将其门槛抬得过高。显然,北大、清华新闻专业的“性价比”其实并不高。 3、招生单位整体名气差距和其个别专业的排名差距有所不同。国内目前虽然有了一些经常引发争议的总体排名,但却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全国范围专业排名,这给许多考生造成了麻烦,因为名校并不等于名专业,确实有些名牌单位却有个烂专业,而某些默默无闻的单位却拥有个全国知名的专业。报考研究生要看招生单位的整体名气,但更要考查自己准备报考的那个专业的情况。建议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招生单位的质量:在全国范围内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的学术成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