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这段考研路,交织着绚丽与晦暗,温暖与孤单,精彩与艰难。一段荆棘征程会是一生难忘,而过程也必定会是回忆充实的调味剂。此刻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
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心态上的调整很重要,按自己喜好,看了看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并大致制定了一整年的复习计划。因为我是跨专业,第一轮复习我重点放在专业课上,熟悉文学史,对着文学史看作品。我想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英语(论坛)在这一阶段也没有放下,主要是背单词,有时间做一些基础性训练的阅读,听力也在坚持。
辗转几个月,到了我规划中的第二轮复习,专业课方面就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综合科目则分科归纳整理知识重点,做作品分析训练。公共课方面,英语大量做阅读,开始做模拟题,政治进入全面复习。
到了计划中的第三轮复习时,冬的寒冷已在肆虐,窗外的雪显得格外沉寂,让人忍不住想贪婪的融入平静而放松,我深知环境不能阻挡我奋进的脚步,越艰难越勇敢,这是对自己的承诺。这时候我的复习依然按部就班的继续,专业课方面认真看第一、第二轮复习做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公共课里重点是政治,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英语看一看以前做过的错题,分析一下错误原因,真正理解消化,此时也不忘熟悉一下单词。
斗转星移,时间在不经意间就到了最后关头——我的最后一轮复习 ,这时候,该调整心态,准备应考了。政治英语可以再试着做一套模拟题,时间上与考试时间一致,主要是模拟一下氛围,训练一下进入考试的状态。
专业课的最后复习,关于文学史,我上课用的是郭志刚、孙中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觉得可以做参考的还有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人大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两本书当时老师肯定也作为参考书目给大家提过。这三套书是各有特色,综合起来用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