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为军事向导的关键作用而使战争获胜的经典故事时常在被人们传为佳话,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平定南蛮的时候,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此时有一人告诉孔明藤甲军装备涂油易燃的特点,孔明便依计埋兵于山上,用油车火药对路过峡谷的藤甲军进行火攻,不折一兵,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后来孔明所指挥的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比之2010年即将参加考研的学子,依然要重视向导在“战斗”中的关键作用,除此以外还要审时度势,清楚考研的“大地盘”上和你要选择的院校和专业等“小地盘”上应该遵守的原则、规则。文都教育的老师希望此处小小的点拨,能给你的考研征程带来“顺东风”。
跨专业考研目前并不少见。那么,跨专业考研到底是否可行?对于打算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对于跨专业考研,很多高校和导师不仅不反对,还大力提倡,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考研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复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考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科研潜力成为导师们招生越来越看重的因素。
其二,专业之间并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很多专业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关系,考生如果能够触类旁通,则会大受欢迎,如文史哲等相关专业,理工科同一学科门类下的专业等。
其三,如果你本科专业学得不错且又是其他考生所欠缺的,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跨专业更有希望成功培养复合型、综合性的高素质也是高校培养目标之一。
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兴趣。这是跨专业考研取胜的关键。那么,考生应如何 呢?首先,在是否跨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只有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才会学好,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更要尊重自己的兴趣。在对所换专业没有入门之前,不要轻易决定换专业。
其次要选好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专业,但跨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自身实力不够深厚,切忌专业跨度太大。最安全的方法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经济学等。
再次要选好院校。对所报考院校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倾向要有清楚的了解,如新闻专业,有的学校重理论,有的学校重实践,一定要搞清楚,有所侧重地复习准备。此外考生还要了解该校该专业的特长在哪里该校教师学术最新关注点在哪里等。
考生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获得院校信息:一是导师的著作和论文,了解导师们的最新学术动态。二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亲自到该校听课,了解老师的学术思维方式和学术关注点,并和导师保持沟通。三是找刚刚考上的研究生请教。
英语篇:
聪明应对英语词汇 攻克2010年考研之城
2010年考研的征程已经开始,很多学生还在疑惑: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单词总是记不住?为什么我一做阅读,总觉得很吃力?完全陌生的单词没几个,但是“熟悉的陌生人”真的是多啊!单词到底该怎么记?怎么记单词才能把单词记牢?文都教育考研辅导中心的英语辅导老师在这里大家总结一些具体的单词记忆方法:
一、怎样高效记忆单词
1、音节记忆法:就是根据单词的读音背单词。每个单词的读音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音节组成,要记住单词首先应该记住单词的读音。而每个音节只是由几个字母组成,记住读音了,就只要把每个音节的相应字母拼写出来就能记住单词了。比如:thermometer(温度计),它可以分成这么几个音节ther,mo,me,ter,只要你会读这个单词,就一定不会拼错了。同样的phenomenon ,significance,看似复杂,但是只要你把它们的发音掌握了,单词的拼写根本就不成问题了。
2、词根记忆法:英语和汉字一样都是人为造就的,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汉字中有象形字,会意字,比如“休”字,就是一个人靠在树旁,不就是休息吗?英语同样如此,比如:semiautomatic半自动的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semi半+automatic自动的;prehistory 史前 由pre前+history历史(06年考研试卷出现过)。所以这样的单词看似生词,其实只是由简单的词汇组合而来。掌握词根了,就很容易掌握它们的词义。考研英语很喜欢用这样的组合词迷惑大家!
3、前后缀记忆法:汉字有偏旁部首之分,英语单词同样也有自己的偏旁部首,那就是它们的前后缀。比如前缀anti-表示“反对,相反”,由它组合的词antiwar反战的(anti+war战争),antibody抗体(anti+body身体)co-表示“共同” cooperation合作(co+operation操作→共同操作→合作) cohere附着;粘着(co+here粘→粘在一起)coincide一致,符合,巧合(co+in进+cide掉下→共同掉进来→巧合)coordinate协调:同等的(co+ordin顺序+ate→顺序一样→同等的 引申为平等;协调)
二、怎样掌握大纲内单词
大纲单词有5500个左右,就算每天记忆100个,也要花55天,我们既要掌握好这5500的单词,又要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准备其他科目。怎么办呢?文都教育的郭崇兴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大纲单词三遍记忆法”:
第一遍:背大纲。这里的背大纲不是要你去死记硬背大纲,要灵活分配时间和精力。根据经验,绝大多数参加到考研行列里的考生都是在校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参加过4、6级考试,也就已经背过4、6级大纲词汇了。所以,第一步,在背考研大纲词汇时,只要把除去4、6级词汇以外的那部分词汇记下来就足矣。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记单词,但是你以前已经记过四级单词了,请你把那当年那本四级词汇书拿来再记忆一次。然后去书店找一本核心词汇书(有很多版本的,选适合自己口味的吧),就是那种已经把考研大纲内单词减去四级单词的词汇书,好好的按循环记忆法把那一千多的单词记一遍。如果你已经过了六级,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找本考研的单词书,把考研大纲内单词稍稍过一遍,为啥?因为6级单词和考研大纲内的单词量没什么大的区别。
第二遍:词性分类记忆:这是我独创的方法,就是把单词按动词、形容词、名词分类记忆一次!这一遍的目的是区分重点,因为考研英语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难理解的就是动词,我们就应该把记忆单词的时间往动词方面多放点。这一遍记忆的目标要达到:动词,一定要认得、记得、用得;形容词,要认得、记得;名词,认得即可。
第三遍:词根+联想记忆:前两遍记忆强调的是“记”,而这一遍的记忆强调的是“理解”、“比较”记忆了。是在前两遍基础上的升华。
三、单词的常见误区:
1、以记忆单词为重,忽视单词的运用。
很多考生总希望在复习一开始就把单词全掌握,这可能吗?每天除了记单词什么也没精力干了,结果单词记了又忘,无形中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错误的认识:考研很难!要知道单词的记忆本来就是一个记了就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巩固记忆。记了不忘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在心理上一定要有所准备,要能接受得了这种遗忘现象!不要急躁,更不能气馁。忘记了就再去记吧!最好是按我说的“三遍记忆”法去依次记忆!肯定能抗遗忘!
2、一开始记单词就用一些联想记忆法。
这里说的联想记忆和“三遍记单词法”里的联想记忆是同一概念。我不是反对联想记忆,我也赞同。只是在一开始记单词时,不宜采用这个办法。而且联想记忆法不是用来记单词的,它的最大作用是加强理解单词词义的。在掌握了大纲词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联想记忆一下。可以拓宽词汇量啊,加强对词义的理解啊。但是在你刚开始记忆单词时,最好别联想,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没有一定的基础词汇,也没有进行联想。阅读时遇见很多“熟悉的陌生单词”的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对单词的意思把握不准确,把形近或意近的单词都联系起来了、联想起来了。
逻辑推理能力:考研数学高分之关键
说到考研数学,可能众多的学生,冒出的第一个字:难!尤其是对于那些文科生而言。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公式复杂,难以记忆;性质繁多,难以掌握……咋一看,最重要的是考研数学更偏重于运算,而非逻辑推理,而实际上则不然。
从2009年考研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运算能力、运用能力依然是考研考查的重点,但无疑证明推理能力仍不失其已经拥有的地位,即使是大多数需要运算才能得到答案的题目,其解答过程中单纯的运算仅仅占有十之一二的份量,而影响全局效果的是那些进入运算之前的运筹帷幄。这些整体把握来自于平日大量的练习及对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理解,来自于复习备考时有意识的总结与灵活掌握。
考研考试的目的是选拔能力型人才,2009年的考研数学题目充分显示出这一点来,即部分题目涉及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暗含使考生可能误入歧途的干扰因素;部分题目考查准高层次人才对基本方法的把握与运用。题目的设计都很巧妙,数字及过程都不繁琐,关键性的几个转弯之后就会柳暗花明。这显示出命题人对题目的用尽心思,也为复习备考者指明复习中应避免出现陷入复杂计算的困境,节约时间在更重要的知识网络的架构及能力的培养上。
基于此,对2010年考生复习数学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考生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不要在某些考研数学辅导书的误导下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和思维定势。
其次,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弄懂、弄通教材,打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书本上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理解到位。如今年考查的微分中值定理,就是教材上的一个定理,选择题和部分填空题也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切不可开始就看复习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复习。
再者,注重公式的记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填空题部分和一部分大题难度不大,需要能够理解原理,熟悉公式,灵活运用方法。基础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只要掌握好基础,不管考查什么内容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最后,注重综合问题、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强化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能力,需要大家练习一定量的问题,以达到巩固概念方法和原理、提高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