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部属院校停招公费研究生 对报考人数影响不大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从明年开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被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所属院校。这意味着,明年起,部属院校研究生将取消公费、自费之分,入校后均需缴纳学费,然后争取奖学金。

  据了解,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于2006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全国试点高校已达53所。此改革的核心是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即导师的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将构成研究生奖励体系,通过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来资助优秀研究生。与以往相比,受资助研究生的比例和资助强度都将高于改革前。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将自行承担所有费用。

  对报考人数影响不大

  2006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就作为试点院校之一开始改革。据该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罗敏介绍,该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包含学业奖学金、学业助学金、单项奖学金、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全校硕士生折合全额学业奖学金(资助全额学费)资助比例高达70%,学业助学金(资助生活费)资助比例为90%。从近年的学生报考情况看,改革前后,该校研究生报考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

  “我的研究生学费是每年8000元,2006年刚入学时获得半额学业奖学金4000元,2007年又获得全额奖学金,加上每个月给导师做助教的助学补贴,研究生两年,我并没有花什么钱。”今年刚从华科大毕业的研究生小王说。一名准备报考该校的大四学生也告诉记者,奖学金的资助面积很大,虽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但对自己考研的决心并没有太大影响。

  该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表示:“用奖学金竞争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将有效地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科研。”

  招生计划将得到有效控制

  改革后,导师招收学生将与自己的科研经费挂钩。每个导师都有一个招生“指标”,如果需要超标增招学生,导师必须“自掏腰包”拿出部分科研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因此,不少课题经费较为紧张的导师,会缩小招生计划,只在指标范围内招收学生。“这对导师的招生数量和整个学院的招生规模都进行了有效的调控。”赵振宇说,这种“减招”在文科老师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但不少科研经费充足的工科老师,因为科研任务繁重,有条件也有需求多招收一些学生。“一旦学生数量得到控制,老师也能给每个学生更多关注,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奖学金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奖学金评定逐渐成为研究生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毕竟那是好几千块钱啊。”小王告诉记者,为了能发表更多论文来争取奖学金,班上不少同学从刚进校就开始了论文写作。“我学的是新闻,本来应该更注重实践,但因为对评奖学金没太大用处,所以读研时我基本没去过媒体实习。”“目前不少学校的奖学金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赵振宇教授说,学生评奖学金不论学科、专业,全是“唯论文至上”。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差异性的评价体系,“比如应用学科以学生实践成果为主,研究学科则以科研成果为主,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和公平的精神。”

  省属高校尚未接到通知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部属院校推行的同时,教育部也鼓励各省市自治区选择省属高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但湖北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肖德表示,目前学校尚未接到研改通知。“改革肯定会进行,我们希望能借鉴部属院校的改革经验,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加以实施。”

  也有些省属院校研究生处负责人表示担忧,因为据他们了解,改革对于工科背景的学校来说,情况要好于文科背景学校。“毕竟文科专业科研经费有限,这势必会对文科学校的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影响。”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