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经验
经济学考研127分的经验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我是边工作边考研的,本科也是财大的,不过是跨专业。我只看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这本教材确实不错。没有上辅导班(因为没有条件),现在看看也不算是损失。当然应届的可以上上,就在家门口。

    我对经济学的复习一开始就是把它吃透。因为万变不离其宗,逻辑性强的东西更是如此。

    (1)这本书我看了8遍。真的是这样。(我的智商不高,各位自己看情况把)包括为了利用上下班的2小时,把课文的知识点和我的理解录进了mp3,反复听,再看书研究。本来可以无偿提供,可惜考完试就把所有的录音都删了,因为抱着再也不考的想法。

    (2)每个理论的推导过程我都理解和熟练了,这也是做大题的时候感觉不错的原因。这次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考过程。

    (3)带*号的内容一定要看,不然吃大亏。当然太难的就算了。

    (4)纯粹记忆方面的东西我也准备了,什么名词解释的,不过以后都不考这种东西了,理解就行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5)看书的时候要细致和熟练。和数学一样,有些同学总是觉得自己会做了,考试成绩却不高,因为轻视做题的过程和熟练的手感。经济学也是这样,推导过程很重要,是让你加深理解的唯一途径。而且熟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你的第一感觉。考试的时候,判断和选择60题,要是每道题都考虑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做后面的6道大题。我就是考第一感觉,没有时间多想。我相信如果我们仔细考虑的话,都可以做对,和数学一样,可惜考试的时候是不能有这种机会主义的态度的。

    (6)多进行跨章节的知识点整理。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对每一章都比较熟的基础之上。比如不同的供给曲线模型的假设、过程、结论的比较。这是按照专题进行的整理。我虽然看了8遍书,但是后面几次都尽量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以加深理解。

    (7)不要急着背书,还是要先看明白,逐字逐句的理解。我是最后2个月才开始正式背书的,而且主要是背名词解释(都是无用功)。大部分的内容经过多次理解,已经可以自己从头推到尾了,不用怎么背。

    (8)我买了复旦的绿皮书,本来还作了好几章的题目,包括大题,没有坚持下来。一个是题目太多,作了也没有办法仔细斟酌。化的时间也太多。当时觉得很多题目是不是难了点,现在想想试卷的出题思路也是满相近的。另外,经济学还是逻辑性很强,真的书弄懂了,题目也就作对了。

    (9)我从三月份开始准备,每天2小时(干的)。大家自己确定计划把,不能顾此失彼。但是现在公认经济学的试卷越来越难,不容易考高分,所以值得花些时间准备的。这次我的总分是407,三门公共课都不算高分,经济学倒是拉了不少。我们都是准备读研究生的,就从经济学开始学会自己研究把。

    考完试,看到有人说准备了一些课本外的东西,包括热点和理论。我因为时间精力不够所以没有打外围。今年考试确实都是课本内的东西。但是2004年的有别的内容。大家还是看着办吧。考高分是实力,考特别高的分要运气,也不要想太多了

    虽然东西比较早,但是我认为很有价值,对跨考生应该有帮助的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