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法律原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做到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问题。
厚厚的一本书,不看是不行的,看得不仔细也是不行的,看的次数不多还是不行的,总之不下功夫是不行的。任何所谓的经验和技巧在它面前都苍白无力,自己的刻苦努力才是真金白银。
值得注意的是,做习题一定要动笔,特别是案例分析、法条分析和辨析,万万不可只在脑子中想一下,一定要落实到纸面上。
我参加了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的是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对自己的成绩还比较满意,有一些关于专业课学习和考试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考试性质的分析
法硕考试的直接目的是选拔考生,保证通过者具备法律的基础知识和法律思维方式,以便继续深入学习法律。法硕考试的对象包括那些没有系统学过法律的考生,而法律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法硕考试只能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其实回过头来看,辅导指南上的内容很浅显,相对于法律这个庞大的学科来说只能算是入门。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确实感到困难,我记得当时给我打击很大的是,辅导指南已经看过几遍了,再看时脑子里面依旧空空荡荡,一点印象都没有。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第一,“隔行如隔山”,“万事开头难”;第二,主要靠自学,没有老师系统地培养和答疑解惑;第三,时间短。这些是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多数同学对学习法律的难度没有充分的认识,急于求成,认为法律应该很简单,都是汉字,像背课文一样背下来就行了。这是一个误解,别的不说,单凭法律作为经过几千年发展而成的成熟和完备的学科这一点,能是一背了之的吗?这种误解也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学法律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法律原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做到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问题。辨析、案例分析等题目考的就是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除了这些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考试毕竟是考试,考的是相对的水平,只要努力就可能领先;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优势劣势之分,拉开差距的空间较大。而且,我个人认为专业课是主要的得分点,有必要多下功夫。
二、关于辅导班
由于感觉看书没有什么进步,在把指南看了多遍之后,我找了一套某个辅导班的讲座录音,听得昏天黑地,确实感到有点开窍,特别是刑法和民法,听完录音之后再看书,就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些问题了,在此之前看书就是看书,想不出什么问题。所以我觉得辅导班还是有较大的作用的,一是讲解文字后面的东西,二是节省时间。
三、关于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厚厚的一本书,不看是不行的,看得不仔细也是不行的,看的次数不多还是不行的,总之不下功夫是不行的。任何所谓的经验和技巧在它面前都苍白无力,自己的刻苦努力才是真金白银。从质变和量变的角度分析法硕考试,我认为这是学习法律过程中的第一个质变,也就是说,大家要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旦达到质变,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只要没有达到质变,哪怕一步之遥,也会前功尽弃,分数相差很远。
我看书的习惯是,开始的时候,快速看几遍,了解整体结构和大概内容;然后慢慢地仔细地看,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记忆要点;复习的时候,看书速度加快,注意重点。实际上这三个阶段也是循序渐进的,中间的阶段当然是最长的。从试题来看,题目更加分散,重点并不突出,也就是说考察的知识更全面,大家在学习中应该加以注意。
刑法和民法的体系较为明显,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内容多而细,建议在学习过程前期作为重点,持之以恒。综合课的体系也很严谨,但是不容易把握,更强调记忆,可以在后期投入较多精力。
刑法和民法有关内容的总论部分要多下功夫,一是对分论的学习有帮助,二是总论部分一般有较为重要的原理,需要在理解中掌握。
四、关于做习题
学习初期忽略了做习题这个环节,认为法律主要在理解,时间都用在了看书上。自我感觉良好之后做了一套试题,非常吃力,对很多题目感觉模棱两可,对照答案才发现错了大半,当时心凉如水,才急急忙忙开始做习题。
法律的逻辑性强,对各种前提条件、适用的情形和后果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一带而过,但是在题目中会出现漏个条件或换个类似的表述方式等陷阱,只要对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就一定会栽跟头,做题可以加深印象。当然以看书为主,做题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做习题一定要动笔,特别是案例分析、法条分析和辨析,万万不可只在脑子中想一下,一定要落实到纸面上。眼高手低是初学者的通病,往往是觉得已经能够把要点答出来了,实际上写的时候绞尽脑汁,仍然无处下笔,不信你就试一试。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看答案,而是把想到的都写出来,然后与答案对照,看看漏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表述得不清楚,过几天再做这道题,直到和标准答案一致。这是迅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五、有关答题技巧
所谓技巧,也不过是在答题时应该注意的方面。提高分数的根本在于全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把希望寄托在考试技巧上就是舍本逐末了。
客观题和简答题、法条分析题等,内容基本固定,不多说了。
我认为辨析题抽象而灵活,是最能考察水平的题目。要求用法律知识对一句话或某种现象等所给材料(以下统称材料)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白材料的现实含义并转换为法律语言,其次要将有关的法律原理与之对应,然后运用法律原理和知识对材料进行评析,而且要表达清晰、有逻辑。答辨析题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材料涉及的原理回答全,把重点内容回答完整。回答刑法、民法和综合课的辨析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刑法、民法更侧重原理的全面(原理比较简单),综合课侧重内容的完整(涉及的原理不会很多)。
现以“白纸黑字,不能抵赖”这道题目为例介绍我在答题时的考虑,需要说明的是,我也不知道我的答案是否准确,请大家参照标准答案。看到题目,先把它放到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呢?一般是双方有书面协议,一方不承认或不遵守时,另一方会这样说。用法律语言表述就是合同的效力问题,因此这道题考的是合同的原理。确定之后,把合同有关的原理和内容一一列出,如合同的定义、分类、成立、履行、变更、责任等等,看哪些于这句话有关系。在确定是否与这句话有关时,要把这句话的前前后后和各种话外音都考虑到,采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的原则。我的答案大致要点有:(1)这句话强调了书面合同的效力;(2)合同的定义和主要特点;(3)合同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可以采用书面、口头、公证等多种方式,即不一定是要白纸黑字才不能抵赖,口头合同也不能抵赖;(4)合同的履行要遵循全面、实际履行原则;(5)合同可以依法变更或撤销,即白纸黑字也可以依法变更或撤销;(6)合同一方可以依法免责,如遇不可抗力;(7)违反合同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在回答了主要原理之后,要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评析,如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不够全面等等。
案例分析题给的是具体的案例,适用的法律明确,关键看对具体规定的掌握程度。我在答题的时候采用三段论的结构,首先叙述涉及的法律的具体规定,对其中重要的术语、适用条件等进一步详细说明,然后简单提炼案例中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
以上是我在学习和考试中的一点体会和经验,各人情况不同,仅供考法硕的朋友参考。“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作最好”。一句广告,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