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黑龙江:2008年研招报考人数七年来首次下降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考研降温?黑龙江08报名人数下降7.43%

 

  回首2007岁末除了天气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骤然降温,那就是考研。1月19日、20日,2008年考研日期将近,而这一回冲锋去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少了一些,这既是全国的形势也是黑龙江的现状。黑龙江报名参加2008年考研的人数为44376人,比去年减少了3562人,降幅为7.43%。虽然降幅不大,但这是黑龙江省连续7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首次减少。

  学生心态理性多于盲从

  考研也是一种投资,投入与产出成了权衡的利弊。现实告诉学生,学历并不是就业的惟一标准

  进入大四之后,常常在一个寝室之中,你会看到好几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拼命找工作的、玩命考研的,只有找到工作和保研的,才是尽情享受生活的。所以,你会在大学生中间听到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顺口溜:保研的人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般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确,考研的人是过着非一般的苦日子。东北农大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李珊珊自从决定考研后,就过上了“苦行僧”般的生活。早上6时30分起床,晚上12时30分睡觉,睡6个小时,学18个小时。她还报了一个考研的补习班,补习班很贵,1天100元。坐在礼堂里,听这样的大课很累,但是李珊珊一分钟也不敢睡,因为在那里睡觉,成本实在太高了。为了拒绝外界干扰,她现在连手机都不用了。为了考研,李珊珊还不惜“血本”,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租了自习室,每天早出晚归地学习。尽管身边好多同学,一个接一个放弃了考研,但她从未动摇过,她就是想一路读下去,最后能在校园里留下来,当一名大学老师。几个月下来,李珊珊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她说,这样挺好,生活规律,苦并快乐着。

  考研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东北农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胡志波,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了,搜集了许多考研信息。他说,考研选专业很重要,这比投资选股票还要难,而且他特别希望通过考研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后,他选定了同济的产业经济学。据说,这是个新兴专业,就业面比较宽,实习期间最低薪金就是4000元。

  有的大学生对记者说,考研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项群体冒险活动,它是用时间、汗水和报名费在赌一张晋级通行证。你通过了,可以继续留下在学历上晋级。你输了,就会很惨,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就业时机,落得竹篮打水的下场。所以,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一定能赢或是输不起,就不要去冒险。也正因如此,这条路上一直有人在放弃。

  东北农大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崔晓东是曾经在考研与就业之间挣扎过的人。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就业,并且为自己找到了一份月薪3700元的工作。崔晓东找工作期间听了近20场用人单位的宣讲会,参加了五六个面试活动,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学历并不是用人单位是否决定用你的决定性因素。有的用人单位就跟他讲,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工作之前我们都得培训。所以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录用条件不错的本科生,因为本科生的起薪标准要比研究生低。并且,记者还发现,今天本科生对薪水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崔晓东的同学孙晓丹也是报了名要考研的人,但平房的一家药业公司约她面试,她还是不辞辛苦地跑了4次。尽管月薪只有1000元,她依然很开心地签了合同,因为她更看中的是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发展空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估算考研的成本了,因为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项投资,既然如此就要衡量一下值不值得。农大的大四学生刘冰就是这样的人。刘冰说,考研、读研不仅仅要耗费很多精力、金钱,更重要的是它还要花去至少3年的时间。他是个有创业梦想的人,如果为了读研而耽搁3年的青春,并不是很值得。就他而言,3年的就业经历完全可以抵得上研究生的一纸文凭。并且,读研高昂的学费也是令他望而却步的原因,刘冰说他家境一般,他不希望因为读研再让家人和他为钱财的事情忧心。

  对于保研的学生和已经找到高薪工作的学生,同学们更羡慕谁?哈工大电气工程和测控技术专业的辅导员曲建奇说,凭他的经验,大部分同学还是会羡慕找到高薪工作的人。因为保研的人毕业以后到底会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是个未知数;薪水会不会高于已经工作了3年的本科生,也是个未知数;多交了两年学费,这张文凭到底会起什么样的作用,这还是个未知数。这一切都不及找到好工作的本科生看得更为明了。现在的学生更务实了,并不在乎自己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学历,更在乎自己能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学费问题,也是学生考虑的因素之一。去年他的一个学生就放弃了考研,去了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工作,因为参加基层就业国家可以为其偿还助学贷款。
 研究生产生了“通货膨胀”,本科生放低了姿态,就业的天平倾斜了

  是什么让考研的温度变了又变?“就业驱动”成了大家莫衷一是的回答。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徐建成说,今年报考东农研究生的本校生下降了250人,农大的整体报名人数下降了300多人。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大学没有扩招之前,本科生的工作岗位数量没有问题,那会儿毕业生考研的目的也比较单纯,就是想搞科研、想做学问才考研。而扩招之后,大家的心态变了。本科生不再为社会珍视人才,就业经常碰壁,于是更多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来提高身价。还有更多的人,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滋生了从众心理,你考我也考。所以,考研大军的队伍才会不断壮大。

  而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缓解本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在2003年对研究生实行了扩招。2003年,全国有79.7万人报考研究生,60.1万人落榜,19.6万人被录取,研究生的录数几乎与10年前在校本科生的数目相当。到了2006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增加到了127.5万,录取人数为34.4万,落榜人数为94.1万。虽然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一直在增加,但报名人数增加得更快,仅仅3年之间,考研的落榜人数就增加了34万。

  数量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令用人单位消化起来也相当吃力,像高校、研究所这些单位都在准入条件中提高了学历的标杆。徐建成说,以前农大的实验技术人员大多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可是近几年实验技术人员都变成了硕士。辅导员队伍的学历也在提高,现在学校对导员的准入要求是,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并且还要是党员。有很多学生认为考研可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其实不然。考研后,就业面不是变宽了,而是变窄了,只能选择高校和研究机构,而现在这些单位的承受力也已饱和了。

  研究生扩招导致的人才“通货膨胀”现象,也令研究生陷入了前所未所的尴尬境地。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云说,近三四年研究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学校2003年毕业的研究生有11个去高校应聘,聘了9个;2004年又有11个研究生被推荐到高校去,结果1个都没聘上。前两年硕士还可以当大学老师,现在留校的大学老师都得是博士出身。我们学校去年毕业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到现在都没找到工作,尤其是女孩子,找起工作来就更难了。学生考上研究生以后,就业期待值也会随之提高,因为无论是谁都会认为花了那么多心血才读到硕士文凭,理所当然应该给自己一份好工作。搞不好,毕业后的研究生就会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局面中,一方面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博士又很难考。一些女学生就是因为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不得不执着地准备考博。

  与研究生就业情况相反,本科生近两年来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慕永国说,08届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明显比前两年好,我与许多高校的同行都有同感。这与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学生就业心态的改变都有关系。近几年,学校为学生开通了就业指导网站、就业指导讲座,这让学生在就业上有了一些近景和远景规划,就业目标也更加明确。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好几场大型人才双选会,有的双选会一次就可以为学生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应该说,学校的这些双选会所提供的岗位足以容纳本科毕业生。我们现在做的已不是要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率,而要提高本科生的就业质量。

  慕永国还说,现在用人单位也很讲实际,需要本科生的岗位,就不招研究生。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招收本科生的成本与招研究生的成本也不一样,并且有的用人单位还认为招收研究生缺少稳定因素,担心留不住人才。

  除了校方的分析之外,一组数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这个观点。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了近5年来全省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的数字:2002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2.14%,本科生就业率为68.3%;2003年研究生就业率为85.17%,本科生就业率为73.3%;2004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5.65%,本科生就业率为86.98%;2005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4.91%,本科生就业率为84.56%;2006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1.32%,本科生就业率为80.50%;2007年研究生就业率为88.38%,本科生就业率为81.28%。从这组数字来看,2004年之后,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呈下降趋势,并且在2007年达到了新低。而本科生的就业率在2004年之后变化非常平稳,并且一直保持在80%以上。从2007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研究生并未显现出特别突出的优势。

  而用人单位也越来越务实,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人力资源部的王玮告诉记者,招行在招聘人员时,主要针对的还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王玮说,招行一般多是招收前台业务员,让研究生从事这样的岗位也不是很匹配。在前台工作一定时间后,特别突出的人员就可能会转至客户经理、理财咨询和管理等岗位。但是客户经理、理财师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担当,与学历关系并不大。有很多学金融的学生认为本科生进银行很难,于是就考研,其实这并不是学历的问题,只是因为报名去银行应聘的人太多了而已。
降温或许让“唯历(学历)是图”的日子远去,但关键是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病。徐建成说,这几年,农大无论是硕导人数还是硕导所带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一直在限制硕导的课题数、经费数和招生数。考研也有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一面。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了考研上,而忽略了大四阶段所上的实验实践课,这会导致学生在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香港的教授就曾跟我说,大陆的研究生会将导师交代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如果问他自己想做什么课题,他却说不出来。而香港的研究生恰恰相反,给导师做的工作或许做得不如大陆学生好,但是做课题很有自己的想法。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科研方面缺少主观能动性。今年我们学校参加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我们乳品工程专业的30个学生被送到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这些学生中就有一部分放弃了考研。他们说,这种全方位实习的机会太难得了,每天都有很多东西要学,并且他们认为这些实践中得到的“真知”,会令他们终身受益。现在,已经有好几家用人单位在抢这些学生了。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把本科生教育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不必非得走研究生的“独木桥”。

  小智是个对“考研”深恶痛绝的人,他已经参加了4次研究生考试,仍未成功,今年还处于艰苦奋斗的进程中。小智说,考研是不得已而为之,就跟考大学一样,是为了求生存。他在高校工作,现在单位里的学历状况水涨船高,倘若他再不读研,恐怕就没有“进步”的希望了。小智对目前这种“以学历取人”的做法颇有微词。但他认为,本科生也不是就胜任不了现在的工作,学历也代表不了能力。只不过能力无法衡量,学历可以考量罢了。

  而社会的这种“唯历(学历)是图”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也在扭曲着学生的考研动机。哈工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广富说,读研的动机真的很重要,工大有一部分学生是硕博连读的,但是学校发现这其中的一些人读研读得很盲目,后来觉得做学问没意思,就出国或是就业去了,浪费了不少博士名额。吴云认为,考研报名人数少了,未必不是件好事。人少了,或许可以提纯一下考研的队伍,让那些考研愿望坚定、动机纯的人留下。以前一个硕导只带一两个研究生,而现在每个老师要带七八个学生,研究生的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如果考研队伍“减员”,研究生质量或许会有所提高。

  但是,个别专业的研究生还存在资源匮乏的情况。马广富说,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就都属于照顾学科,生源少并且缺人才。哈工大能源学院教授吴少华说,从长远来看,能源方面的一些专业还是需要研究生。我们的一些大企业都存在着研发力量不足的情况,哈电集团等企业都是只有设计处,没有研发处。一旦需要技术、需要设备,就只能从国外引进。实际上,企业的人才分布应该是“哑铃型”的,研发人员多、生产人员少、销售人员多;我们现在分布状况是“橄榄型”的,研发和销售人员少、生产人员多。但是,报能源方面专业的人并不多,我们每名导师可以带3个学生,但有时还招不满。

  曲建奇还告诉记者,有的专业的确就是需要研究生。拿测控专业来说吧,这个专业今年将毕业的本科生数目几乎与研究生计划录取数目相当。所以这个专业有的班级几乎全员报名考研。所以,考研也要看专业,有些专业市场已经很饱和了,再去凑热闹也没有必要,而有些人才稀缺的专业,倒是不妨一试。

  而今天,在专业上研究生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马广富告诉记者,由于就业压力大,每年工大人文学院的学生考研的都特别多,这也导致人文学院的很多专业分数偏高。据记者了解,管理、法律等专业也存在着类似的状况,并且学费也很高。但是这些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状况却不容乐观,因为没人愿意聘用毫无经验的管理者和律师。所以,研究生的多少并不是问题,关键要看研究生的教育是不是真正能与社会需求对接。(作者:赵宇清)
【新闻链接】

  北京:考研报名人数降幅达9.5%

  据北京市自考办2007年10月报考数据统计:本期全市报考总人数接近1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累计报考课程55万科次,其中笔试课程52万科次,比去年同期减少5.4万科次,降幅达9.5%。

  福建省福州市:考研人数减少两成

  2008年福州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报名现场确认工作已结束。据统计,福州市共报考6931人,比2007年8342人减少1411人,减幅20.1%。其中全国统考报名6603人,法硕联考278人。

  上海:多所学校考研人数下降

  根据各校初步统计,除报考复旦的考生数基本持平稍有增长外,报考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的学生则略有下降。根据统计,今年在上海本地到华东师大进行现场确认的学生约2300多人,去年为2700多人。报考上海市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比去年减少6562人,复旦、交大、同济和华东师大的报考人数比2006年均下降了10%左右。而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也减少了5777名。

  湖北:200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继续下降

  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消息,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已顺利结束。湖北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成功的有119549人,26个报名点接受考生现场确认照相的有84027人,确认比率为70.3%,比去年减少2066人,呈继续下降趋势。

  据楚天金报报道,报道: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1月19日至20日进行。近日,武汉市招考办称,2008年,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2000余人。而受报名方式影响,在武汉市招考办报名考研的人数,达到8219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了解,在武汉市招考办报名的,主要是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孝感市、咸宁市等地)考生,报考外省院校及在武汉未设报考点的院校。

  据介绍,今年,湖北省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而在武汉市招考办报名的考研人数“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考研报名时,武汉一些高校只接受报考本招生单位的考生。这样,造成武汉众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为报考外省院校,“转移”到武汉市招考办报名。

  武汉市招考办称,今年,该办将在二中、十五中、武珞路中学、马房山中学、旭光中学、石牌岭职高等地设考点,在该办报名的考生将在这些考点考试。考前一周,考生可登录武汉市招考网(www.whzkb.cn),查询考点地址、考场座位号等信息,以避免走错考场,影响考试。(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王建中)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