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式”教学致使一些研究生读研两年不会写论文
本报济南讯 看着眼下毕业生正忙着论文答辩,我省某高校研二学生张宗华(化名)犯了愁:明年轮到自己了,读研两年,连一篇论文都没写过,也没人指点怎么写。小张有一主一副两位导师,去年12月,他拿着精心准备的整整7页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去找导师,导师只匆匆看了几眼,说还可以,就让他走了,前后不超过5分钟。研二一年,他和导师的交往仅此而已。至于副导师,有时也在校园碰面,点个头,各自走人,几乎不谈学术。
张宗华读的是法学硕士。5月15日,他郁闷地告诉记者,导师在业界颇有名气,当时报考这所学校几乎就是冲着他来的。然而两年下来,他感到很失望:研一一年,基本上是像本科生似的上大课。按规定,研究生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讨论课,但他们很少上讨论课,师生间自然很少交流。甚至有些学生读了某本书想跟老师谈谈心得,都找不到机会。每门课结束,老师要布置一篇作业作为该课程学分,但你只能从网上看到作业得分,至于作业写得怎样,老师从不评点。
去年5月,导师的课结束了,其间除了那次把开题报告交给导师之外,整整一年,导师再没和他见过面。
“我就是失踪半年,导师和学校也不会知道。没有人过问你。”张宗华直言。
在这种“放羊式”的教学管理下,一些学生无所事事,以上网、看闲书、玩甚至谈朋友来打发时光。也有许多同学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却因缺少老师指点而不知从何入手。“学生的专业能力可想而知,由于专业书读得太少,肚子里没货,一提笔就是大白话,连专业术语都不会用。更由于缺乏老师指导,一些学生连写论文的基本要求都弄不明白,框架都不知该怎么搭。”张宗华说。
那么,导师都在忙什么呢?5月16日,记者采访了小张的导师李教授,他承认对学生确实疏于管理。理由是扩招后课太多,还带着20名研究生,实在忙不过来。而据知情人讲,李教授这几年主要忙的是申请课题、出书、帮企业打官司。相比这些有名有利的事,带研究生能带来多少直接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此,高校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表面看是导师缺乏责任心,深层原因则是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缺乏制度约束。部分高校在评价教师业绩时,往往只重项目、经费、论文这些能给学校添彩的“硬成果”,而不重学生培养、师风师德这类关乎未来人才质量的“软指标”。在此指挥棒下,张宗华的遭遇并不奇怪。 记者 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