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复习指导_政治
张俊芳2006年政治冲刺班辅导笔记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06年哲学的六大热点:(政治角度)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科技的社会作用问题

  3、科学发展观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发挥人的主体性问题

  5、党群关系问题

  6、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选择题的重点

  一、唯物论(1.2)(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出题)

  2、两大派别:唯物论,唯心论

  3、马克思哲学的一般特征:基本特征和最显著的特点

  4、物质观:

  a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b 运动和静止的选择题

  5、意识观

  a 列宁说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b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c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象

  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正确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4)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体现了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不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

  意识能动作用的选择题

  6、实践观

  ★在选项中出现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理念世界,理,道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特征(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和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特点(两个统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时间与空间问题:高兴时时间过得快,难过时过得快:人的时间观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牛顿说→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时空观念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现

  1)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人打上交道的指向的对象。

  3)主体是目的,客体是手段目的与手段、他们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制和超越的关系。

  4)人与人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才能保证我们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5)实践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实现的: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二、辩证法(3)

  唯物辨证法的构成:

  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与现实,形势与目标。

  1、质量互变规律(今年不会出)

  2、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主义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是事物内部肯定否定两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是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

  对立统一规律研究对象:矛盾

  矛盾的两重性: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引起特殊性的原因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两种表现,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一个矛盾的不同侧面发展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不能完全包含一切个性,个性所包含的内容比共性更丰富,个性包含着共性,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包括个性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本质。

  两点论与重点论

  4、必然性与偶然性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作用,但不是绝定作用,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恩格斯:“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说偶然性不是可有可无,偶然性背后隐藏必然性,偶然性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杰出人物历史人物这种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5、原因与结果

  引起被引起,有就是原因与结果。

  6、可能与现实

  抽象的可能,非现实可能,虚假的可能。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在现实世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都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界中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是需要人的自觉活动。(X)

  在自然界中人干预了自然领域,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在人类社会一切有可能向现实转化都需要人的自觉活动。(√)

  三、认识论(4)

  1、认识的本质

  2、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4、认识的辨证过程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5、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及其关系

  6、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感性认识经历的3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的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既可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历史性;过程性;条件性;全面性;普遍性;一元性;

  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的统一;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一切物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主张。

  ★思维方法的本质:

  理性认识的方法——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1、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

  2、规范作用

  3、保证人的思维正确进行

  ★价值观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什么样的价值才能实现?

  1.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益的需要——价值评价的客观性。

  2.不损害和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实现的客观性。

  四、历史观(5.6.7)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

  2、社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社会观念结构(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a 含义: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关系3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的分配)。

  b 反映的关系

  上层建筑:

  1、政治上层建筑

  2、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这些制度的载体和设施。

  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

  全部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法律,思想

  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哲学

  全部上层建筑反映的是社会思想关系。

  3、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的物质活动)

  4、社会意识(人的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四大基本理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的物质活动);社会意识(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问题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形态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关系:

  1)生产力包括3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力: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不等于生产资料

  2)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物质关系而不是全部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也就是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形式

  选小概念就不要选大概念,选大概念一定要选小概念

  b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形式和社会政治形式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统一

  3、社会意识(重点)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是一个层次上的

  思想上层建筑:必须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有阶级性的观点体系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政治思想关系的统一。

·张俊芳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