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政治考研专题我们主要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该内容并不复杂,往年考试多考一些选择题。我们将结合历年真题和相关习题进行分析,欢迎各位考生到考研教育网论坛参与讨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997年真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分析:
这其实是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指精神、意识,存在是指物质。其中包括两个深刻的含义: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含义成为了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谁承认物质第一性,则是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世界。这一点划分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哲学既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
再看1995年真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分析:
所谓一元论即指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二元论是指世界是不统一的,是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所以,本题其实只是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点即是对世界本原上产生了分歧,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也是常常涉及的考点。一般会让考生分析某一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行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98年真题: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显然不是宿命观点;也不是唯意志论,因为“天”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让尧存而让桀亡;题中指出是中国古代,可以排除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可以肯定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从此题我们也认识了一个叫荀子的哲学家,以后一看到是荀子的话,不用考虑说的是什么,就可以直接判断“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些哲学家的观点都是统一的,不用担心例外情况。
类似的还有王守仁,他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指的是只有“心”才是真实的,物质是虚的,物质是由精神产生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理在气先”,认为事物存在之前就有“理”存在,“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000年真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为气。”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分析:
解答本题必须要看懂古文。简单看就是,气变成了形,变成了光,发出了声,这些都是气。所以方以智的话不是多元论观点,因为“皆为气”;这些形、光、声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这里还有变化的运动,体现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形、光、声也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当然,他又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所讲的内容也体现了变化,故可判断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三、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存在即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之外的一个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比如“上帝”等。
2000年真题: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分析:
意念移物,显然是唯心主义;但是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呢?就本题所给条件并无独立于人的一个精神,所以可以判断是主观唯心主义。
还有1997年真题: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分析:
一旦看到“绝对观念”就可以判断它是客观唯心主义,其余几条皆是“我”“人的理性”,我们可以判断这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当然,这几条名言也应该留心,准备此后其他题目再次考察。
四、唯物史观
2003年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也存在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之前,历史观一直是由唯心史观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史观使得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产生了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