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武汉大学原校长建议取消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引争议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到底是助长招生腐败的不正之风,还是推动研究生质量提高的灵丹妙药?

  近日,知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的一番话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引发争议,他在一篇题为《教师水平决定大学水平》的文章中提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剪断“近亲繁殖”的“基因遗传链”,并给出了五条建议,第一条就是“取消研究生免试推荐制”。

  刘道玉认为,这个制度的设计者,美其名曰保证“尖子人才”不外流,实际上是在考研上的“马太效应”,即所谓的优秀生免试推荐,而非优秀生还必须考试;而且,取消免试推荐,还有利于堵塞开后门和某些“潜规则”。

  刘道玉还建议博士研究生不得在其导师名下做博士后,导师也不得把自己的博士生留下做助手;教授夫妇不得在同一课题组做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实行亲属回避政策;教师招聘必须公开、公平,需要在3种以上的媒体上公布招聘条件;教师队伍的构成,实行“三三三制”,即本校毕业生、国内其他重点大学毕业生和国外留学背景人才各占三分之一。

  这些建议中,唯独“取消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引起了很大争议。

  教授:考试尖子不一定是尖子人才

  在科学网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彭真明教授算了笔账:从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来看,第一年修学分,第二年科研训练,第三年找工作写论文。真正的科研训练时间就落到第二年。第二年学生进实验室,得有2-3个月的适应期。对于学生,扣除双休日、法定假日和寒暑假,一年只剩200天的科研时间,进一步扣除过渡期2个月,有效科研工作时间剩下140天左右,“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何提高科研能力?”

  因此,彭教授认为,如果取消推免制度,大四学生全体参加硕士入学考试,相当于把本科阶段就很紧张的时间又占用了至少半年,“考试尖子不一定是尖子人才。取消实行这么多年的推免生制度,那就是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的倒退。”

  有教师甚至呼吁,不妨将研究生的招生权彻底开放给研究生导师,或者开放包括研究生毕业等相关权限,让导师们自己对学生以及自己的品牌负责。

  多所名校推免生比例逐年增加

  在本市多所名校,研究生推免生比例逐年增加已是普遍现象。在《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就有“院系所、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接收推荐免试生数,视推荐免试生生源情况而定,一般为招生人数的约60%”这样的表述。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推荐免试生比例为40%左右,并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

  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玉光教授说,“不少人把推荐免试制度等同于徇私舞弊,认为导师想招谁就可以招谁。事实上并非如此,推荐免试制度也有一套综合性的评选办法,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而且具有严密的程序。这些考评的内容远比几门专业课的测试和面试更有广度和难度,不仅包含了本科读书成绩,还有对学生的道德评判。”

  翻开《复旦大学2014年推荐免试硕士招生简章》,也可看到在“申请条件”和“申请材料”中,就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本科阶段学习成绩、特别是专业成绩突出,英语水平符合申请学科专业的要求”和“有关获奖证书和学术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等)”等多项要求。

  在同济大学研招办主任陈宇光教授看来,讨论一种制度取消或保留,关键在于这种制度的设计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具体到研究生推荐面试制,就要看其是否能够引导本科教学和培养,是否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让所有的学生仅仅按照研究生考试的三门专业课成绩来排序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陈教授认为,公平不能仅仅体现在一次考研笔试上,还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当中,“名校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强,知识面更全面,眼界更开阔。”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