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研究生教育将全面收费 高校奖助学金细则仍在商讨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近日教育部下发的《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指出,国家对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安排定额拨款,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国家和招生单位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自全面取消公费研究生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及高校配套的奖助措施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记者了解到,临近考研报名,大部分高校的2014年研究生的奖助政策仍在商讨制定中。但一些试点院校的做法已初见成效。

  高校奖助学金细则仍在商讨中

  9月以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北师大等高校陆续发布了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这些简章中,都提到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及新的奖助学金办法,但细则仍在商讨制定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而根据教育部之前出台的相关规定,研究生奖助学金大致可分为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类。此外,还有高校、院系自设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等奖助制度,以保证学生不会因收费增加个人负担。

  据记者了解,在前些年已经取消公费研究生的试点高校中,不少高校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来减免学生的学费。

  北京大学2012届毕业生小张告诉记者,他们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全部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7200元/年,二等奖学金13600元/年,三等奖学金10000/年。学费是10000元/年,直接从奖学金中扣除,所以即使是拿三等奖学金的学生也相当于免费读研。其他高校的奖学金政策与此相当。

  “我们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也在制定中,目前基本确定奖助学金会100%覆盖。作为科研类高校,我们的奖助力度会略高于其他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助理高随祥认为,以前高校的奖助学金就能满足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奖助体系下,知名大学的奖助学金应该会有大幅提高。

  普通高校受政策影响较大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全免费”与“收费+全覆盖奖学金”制度,是不同的。首先,如果实行“收费+全覆盖奖学金”,学校必须评定奖学金并设定不同等级,否则,假如所有学生都享有一样的奖学金,奖学金可冲抵学费,不如实行全免费。所以,学校在奖学金的设置上要拉开层次,才能发挥其作用。

  “要注意的是,此前试点进行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的院校,大都是985、211高校,学校办学资源丰富,获得的国家投入也较多,因此有条件设立奖助学金。现在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高校,其他高校能否建立健全的奖助学金制度,就不好说了。所以,这一政策的实施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普通高校。”熊丙奇认为,国家在进行收费机制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其他配套制度的改革,比如招生制度、导师制度,只有一系列的改革才能让我们的高校培养机制真正发生转变。

  2012年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从2012年秋季起,中央出资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表现优异的研究生4.5万名。

  2013年2月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2013年2月28日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从财政拨款制度、奖助政策体系、收费制度三个方面完善了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2013年7月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标准。

  ■ 主要奖助学金政策

  1 中央出资设立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表现优异的研究生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

  2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2014年秋季学期起,建立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000元的标准及在校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中央高校资金支持。中央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定奖励面、等级和标准,但奖励标准不能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各地参照中央政策精神制定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

  3 设立了研究生助学金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原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 硕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地方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原则上博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 高校样本

  北师大 10月后公布奖助细则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计划于201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正在讨论、制定当中。据北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综合处处长张弛介绍,具体方案估计会在10月或11月公布。

  现在我们已经在《2014年全国统考学术型硕士生招生简章》和《2014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向社会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学费缴纳和奖励资助政策,目的就是要告诉考生:研究生教育需要受教育者本人的投入,他们是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主体之一,与此同时,他们所享受的奖助待遇也会随之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新的奖助体系包括基本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以学术型硕士生为例,2014年秋季起,所有学制年限内的非定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均可享受基本助学金,额度为0.6万元/生/学年;优秀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综合素质高、学术潜力突出的新生,奖励覆盖率为当年新生总人数的10%左右,奖励额度为0.8万元/生;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业优秀、综合表现突出的二、三年级硕士生。奖学金覆盖率为学制年限内在校二、三年级硕士生数的30%左右。奖励额度不低于1万元/生/学年,最高为2万元/生/学年。同时,硕士生还可申请三助岗位(助管、助研和助教岗位),通过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按劳取酬。

  “从明年秋季开始,国家也会增加对研究生基本助学金的投入,所有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获得基本助学金,基本抵消学费。即使学习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承担三助岗位中一些事务性工作,获得一些收入。”

  张弛指出,对于一些冷门专业和学科,学校也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这种做法会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所以说,研究生投入机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涉及研究生缴费与待遇提高的改革,更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化。

  ■ 专家观点

  担心奖助学金操作规范走样

  ●周凌波,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

  取消公费研究生之后,奖助学金的评比、操作是不是规范,会不会走样儿,改革预期目标会不会实现,这都是我比较担忧的。我比较担心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取消公费生原本是为了鼓励学术创新、自主学习,但最后还是平均主义,不能发挥激励作用,这就背离了最初目标,等于原地踏步;还有一种是奖助学金评审的操作空间加大,相关环节流程比较多,会有不公正、不透明的现象,教育不公平因此而产生。这样就不光是原地踏步了,甚至产生倒退。

  在新的制度下,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是一种政府投资和购买,要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规范进行管理。所以奖助学金的评选一定要进行校园公示,师生参与,社会监督。

  研究生收费改革只是一个杠杆

  ●李奇,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在我国高等教育30多年的改革中,很多改革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新自由主义的痕迹,即通过简政、放权、市场化、商品化、私有化、通过强化个人责任、淡化“公共物品”的属性等方式,进行类似经济领域的改革,扩大招生规模、允许高校计划外招生收费、取消毕业生分配、高校后勤社会化、通过扩招拉动内需等改革,都有异曲同工的特点。因此,取消公费研究生这一政策,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延续,还是为了提高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问题。

  如果取消公费研究生的政策仅局限于收取学费、提供资助,如果高校内部的培养方式和外部的问责方式没有发生相应调整,那么改革培养机制的目标恐怕难以完成,特别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政策目标。

  我认为研究生收费改革只是一个杠杆,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习动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它可以用来引导和促进高校不断地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要发挥促进作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就不仅要挖掘“钱袋子”的功能,而且还要发挥“监督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即通过激励杠杆和问责杠杆来发挥作用。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把入学机会、教育成本、学费标准、教育收益、学习结果五项指标纳入高校年度审核的“必做题”。在它的引导下,高校才有可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相关领域的建设,提供年度审核报告。

  在学校报告的基础上,教育部应定期发布五项结果的审核排名,同时发布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信息、教育收费信息、生源结构信息、资助种类和比例信息、校园安全等信息。除了向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上报上述信息外,高校每年必须定期公布新学年学生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基线标准、奖助贷补等资助的比例和额度、申请的标准和程序等信息,这样,通过绩效管理和管理型的竞争等方法,促使高校以更合理的学费和更优质的质量来吸引更好的学生,达到方便学生进行知情的选择、继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全面收费可能带来三重变化

  ●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我认为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之后,高校可能会出现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办学条件会逐渐提高。研究生缴纳学费,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总投入,就可能实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生均经费。其实,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本科生教育大规模扩展,而本科生生均经费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办学条件的指标不降反升,就是因为本科生缴纳的学费给出了有力的支撑;二是研究生教育向多样化发展。这是因为,一旦研究生教育开始收费,那么研究生在接受教育服务时会有更多的主体意识、问责意识,会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形式甚至会对导师提出更多自主的要求。反过来,由于研究生开始缴纳费用,大学本身也会比以前更加主动地倾听研究生的声音、获取他们的需求信息,并且不断改进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研究生的需求;三是会有更多学生选择中途辍学去创业。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展,本科教育的文凭将会持续贬值。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不会再想耗费整整四年只为拿到一个不断贬值的本科文凭,可能会选择从大学辍学。在美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展的时期,就发生了这样看似矛盾的事情。一方面是美国高中生越来越容易上大学,一方面美国高中生的辍学率却显著增加了。这是因为高中文凭和本科文凭不断贬值,加上接受本科教育要支付高昂的学费,这就促使一部分高中生选择不但不去上大学,甚至都不想拿到高中文凭,就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经验与收入。

  ■ 中美对比

  尝试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

  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制度,并初步建立完善的奖助体系,这是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的表现。但是,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收费机制和培养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专家指出,在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我国高校也应进行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年七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发布,预示着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会更进一步。

  【学费对比】

  美国

  美国公立院校的研究生收费标准主要由州长,州立法机构,州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地方教育委员会和高校的董事会来决定。私立院校的研究生收费标准主要由院校董事会确定。美国各州同一层次的公立院校和专业之间的收费标准差别不大,但私立院校和专业之间的收费标准差别却很大。例如,按照“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排名,2012-13年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是美国私立大学收费最高的商学院,学杂费分别达到了63288美元,62034美元和60896美元;而布尼格样大学、圣托马斯大学和哈瓦德大学商学院是同年度最便宜的商学院,学杂费分别是21900美元,29400美元和32523美元。

  中国

  根据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标准,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理论上研究生学费标准应根据地区、学校、专业等差异而制定,但国家设立统一学费标准,则能够保证公益属性,高校自己定价容易导致学费飙升。”

  【点评】

  国外大学有教育成本的核算,定价时大学理事会、学生等要进行听证。但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明确核算成本和分担机制。此外,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并不是自由申请入学,每个考生只能在研究生招生中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因此考生首要关注的,不是能否获得全奖、半奖,而是能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这也使得奖学金设置的意义打了折扣。

  ●北师大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奇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学生观点】

  中美最大区别是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评选奖学金的过程更加公正、透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的刘天一认为,现在美国大学奖助学金的设置与国内高校差别不是很大,只不过体系更完善,金额更高,硕士的奖学金相对较少。“不过,一些数额很高的奖学金只有美国学生或美国当地州的学生才能申请。”

  在国内某知名高校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都获得硕士学位的蔡廷飞认为,国内大学和美国大学差别最大的还是培养模式。“国内硕士研究生的生活相对比较轻松、随意,一般上半学期的课,剩下的就是给导师干活。只有交论文之前比较忙;而美国的大学非常注重课堂,平时作业也很多,非常累,像我在美国读书时每周必熬一次夜,但收获也更多。”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