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中科大研究生“吃着火锅唱着歌”最高可获15万奖学金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干什么样工作一年能挣15万块钱?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做着研究上着学”,就能拿到这15万元。这两天有媒体报道,中国科技大学中所有攻读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都免收学费,而且所有研究生都能获得基础奖学金。更让人睁大眼球的是,为了吸引高端人才,中科大还设立了每年高达15万元的特等奖学金。

  一年15万元,这个奖学金的额度着实不低啊。也正因为这样,就有了网友的一些评论,比如说“上学比上班挣钱”,“不拘一格买人才”之类的。

  被推到舆论焦点的中科大,是否真的向新生提供每年15万元的奖学金呢?昨天下午,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古院长负责中科大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面对质疑,他回应说,15万元的奖学金确实存在,但并非每年十五万元。

  古继宝:国家实验室他们是设立有这样的。

  记者:这个奖学金是由谁来发?国家还是咱们学校?

  古继宝:学校,它分五年,每年三万。

  记者:是五年每年三万?

  古继宝:一次性确定。

  记者::一次性确定,然后每年发三万?

  古继宝: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还有。

  记者:其实这个奖学金就类似一个专项奖学金?针对这一个方向的研究生。

  古继宝:对,有15万、8万、5万的,好像有个档次。

  记者:这个奖学金是由谁来发?国家还是咱们学校?

  古继宝:学校,它分五年,每年三万。

  记者:是五年每年三万?

  古继宝:一次性确定。

  记者::一次性确定,然后每年发三万?

  古继宝: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还有。

  记者:其实这个奖学金就类似一个专项奖学金?针对这一个方向的研究生。

  古继宝:对,有15万、8万、5万的,好像有个档次。

  听了古院长的介绍,媒体所报道的“每年15万元”的奖学金算是一种误读。因为这份奖学金只针对少数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不能申请。采访中,古院长也并不避讳奖学金的额度。

  古继宝:大概15万去年是设了两位,这个数量很少的,但是5万、8万的很多。大概会有五六十个人,做得好的,确实是拿的钱很多。

  实际上,在国内高校中,“用奖学金抢优秀生”的现象并不少见。2006年,香港高校进军内地,动辄以超过十万元的“高额奖学金”吸纳人才。之后,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等内地知名高校也纷纷上调奖学金数额。

  仅在广东省,各个高校就在“状元奖”上比拼开来:暨南大学[微博]提供给省高考[微博]状元4万元的奖学金,华南理工大学[微博]是5万元,而南方医大和华南农大更是达到10万元。

  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待遇更是不菲。今年开始,广州大学[微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一般可以拿到近5万元的年奖学金。暨南大学博士生入学最高可拿50万元资助。再算上那些名目繁多数额不等的奖学金,读书对某些人来说,真的是一份赚钱的好职业。

  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读博士,在她看来,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是“半职业”的,只有充沛的物质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

  在读博士:我个人认为,博士研究生的话,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但做的更多的是研究。没有经费提供,只靠教育部的补贴,没有办法完成研究。这样就背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

  她还认为,即使是本科招生,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来吸引人才,也无可厚非。

  在读博士:我认为只要学校觉得,这个学生的能力能够为自己学校带来很多的竞争力的话,我觉得无可厚非。人才也是一种资源。

  高额奖学金政策,同样也引来不少人的质疑。有人认为,这可能形成一个价值导向,即治学和收入直接挂钩。“大学生心智和价值观其实还不成熟,直接用金钱激励,会有负面影响。”

  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奖学金的攀比之风一旦过盛,意味着经济实力将成为决定高校能否抢到人才的关键,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将导致高校之间不正常的贫富分化,容易让高校陷入恶性循环。

  就在今年高考结束之际,北京大学[微博]招办主任秦春华在公开场合痛批奖学金“收买”高分生的做法。

  秦春华:我们恳请我们的企业家们,不要给状元和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提供个超过他们学费和生活费的高额奖金,不要让他们用高考分数来换钱。

  其实在去年,教育部就曾针对高招工作下发过禁令,“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新生高额奖学金”承诺来吸引生源“。一条禁令显然没能平息高校间的“奖学金抢人大[微博]战”。

  奖学金数额的水涨船高,巨奖面前,高校和学生都要多多思量。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也不能让黄金蒙了读书人的眼。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