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考研时政:从阳光峰会到反腐整风看习近平大战略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中共十八大之前,西方媒体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纷纷在问:“Who’sXi(习近平是谁)?”短短半年时间,从中国到海外,从俄罗斯到美国,世界各国都知道“习近平是谁”。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习近平以敦厚的外表与亲切的微笑、朴实亲切的话语和低调务实的风格而为全球媒体所广知,他所提出的“中国梦”早已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半年之后的今天,西方媒体和中国问题观察家们更为关切的问题是:“习近平要把中国带向何处?”

  其实,只要仔细审视习近平接掌中国最高权力半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宣示与理政实践,就能够梳理出其战略思想的脉络,作答这一问题。他所积极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指引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引发全球国际关系学界热议,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等公认的战略大家深为认同。从就职演说提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亲自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并致辞发出总动员令,习近平反腐整风的理念、举措令举国民众为之期盼,令全球媒体高度关注。半年时间,习近平身体力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言简意赅,施政雷厉风行,从内政到外交,紧紧抓住中国当前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处处展现他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国家大战略思维。

  中国当前呼唤国家大战略

  国家大战略就是综合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基于对国家现状与未来的全面认识与评估,所确立的国家发展方向与道路,包括宏观战略部署与具体实施策略。

  建政60余载以来,受制于内外种种因素,中国始终缺乏国家大战略的建构。尽管过去30多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经济,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得以提升,但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基本上仍处于被动应变状态,缺乏一个清晰的国家大战略。这并非是政府或者领导人不作为,而是由中国当时所处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国际地位所决定的,一个处处受制于世界霸权、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国家,很难提出自己的国家大战略。

  但是,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也越来越举足轻重,经济实力与国际政治影响力都直逼长期占据世界老大位置的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局势,还是消除西方世界和周边国家的种种猜疑,无论是寻求国家核心利益还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都需要一个清晰的国家大战略。这一重担就落在了新任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肩上。

  外交大战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纵观世界格局,后冷战时代形成了美国一霸独大的单极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主导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而随着与美国实施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在过去30年和平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在未来20年超越美国成为头号经济体,历史恶性循环的阴影越来越浓重。过去百年,美国先是超越与己同根同种同意识形态的大英帝国,又击垮了与自身政治制度不同的对手苏联,那么崛起势头强劲的中国未来将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大国之间是否只有兵戎相见才能分出胜负?如何避免人类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崛起大国同老牌帝国之间的纷争甚至战争?

  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外交,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过去30多年来在国际上仍然不断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种种误解与刁难,近年来风云再起的南海主权争议与中日钓鱼岛危机,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与影响力在作怪。过去百年中国长期遭受西方歧视与欺辱,为实现民族独立自强、保障国家领土完整而不懈抗争,从不惧怕任何冲突与战争,民族主义在中国也从不缺乏土壤,近年来从体制内的现役军人到网络上的“愤青”网民,都对美国主导的“围堵中国”深恶痛绝,甚至主张“不惜一战”。国家领导人要顺应这些强硬“民意”显然轻而易举,但是这么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吗?有利于国家前途、民族福祉吗?这就需要一位具有战略眼光、不为狭隘民族主义遮望眼的政治家做出果断抉择,避免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同现有霸权大国发生冲突甚至战争,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更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民众福祉。

  去年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时首次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管控中美分歧,避免发生冲突,实现合作双赢。“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一种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国际关系模式,正是习近平国家外交大战略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从根源上可以解决中国外交层面目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新型大国关系”是否能够成功构建,成为指导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指引,能否进而扩展到指导中俄、中欧以及主导世界各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并逐步演变成为“新型国际关系”,为新的世界格局奠定基础,关键有赖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为此,习近平与奥巴马6月初在美国加州阳光之乡安纳伯格庄园握手、散步,进行了一场又一场不系领带的“私聊”。习近平上任三个月时间不到就以国家主席身份第一次访美,开始建立同美国总统之间的私人关系,这对中美两国共同探索、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对美国来说,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过去一般只存在于美国同欧洲、澳洲盟国之间,而中美领导人打破价值理念隔膜,举行建立“私人关系”的非正式高峰会,更为突显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的务实、果断作风。在传统上比较看重外交形式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刚刚上任,就在没有21响礼炮的情况下访问美国,需要一定的勇气与魄力。

  内政大战略:反腐整风适逢其时

  内政的关键在于解决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国民众最关心什么?民众痛恨腐败,憎恶贪污,期待的是清廉政府;民众对社会不公强烈不满,对冤假错案心有余悸,呼唤的是社会正义;民众深恶痛绝那些高高在上、既脱离民众也脱离实际的官员,尊重那些了解民间疾苦、踏实肯干的官员。所有这些问题的弊端何在?在于执政党的懈怠,在于部分党政官员失去信念和理想,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结果“一锅老鼠坏一锅汤”,贪污腐败屡禁不止,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激起民众不满,因地方官员不作为及权力寻租而引发的小规模社会冲突不断冒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都在各自任内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解决彼时的“当务之急”。习近平等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所面对的既不是邓小平接下的国民经济一穷二白的局面,也不是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所面临的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挑战,也不同于新世纪之初胡锦涛所要回答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营造和谐社会课题。他们所直面的考验是执政党自身的问题与社会转型的问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基于执政清廉、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合法性都已遭到严重挑战,如果这一届领导人在任期内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与民族所受到的损失恐怕要远远超过国际敌对势力与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等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肩上的担子比其前任要重得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履新不足一月,习近平于2012年12月4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半年来,新一届领导集体雷厉风行,“八项规定”初见成效,各级官员作风有所改进,民众对“八项规定”普遍持欢迎与期望的态度。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这一讲话开启为期一年的反腐整风运动。上任之初即发起挑战权贵与利益集团的运动,习近平这一做法在他的前任中实属罕见。有海外观察人士认为:没有驾驭全局的魄力与胆识,是下不了这个决定的。

  从内政到外交,执政不到半年的习近平纲举目张,抓住了解决中国当前最主要问题的关键所在: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同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关系将容易处理得多;解决了中共的纯洁性问题,继续牢牢树立中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获民众的信任,中国国内绝大多数问题都可能找到答案。至于近期媒体、学界与互联网热议的价值理念与中国道路之争,笔者认为,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民众的公民意识在资讯时代日益提高,简单的“不争论”不但无法平息争论,也不利于急需大战略与大方向的国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放开,允许学界、媒体与网络就国家价值理念与发展道路进行一系列讨论甚至争论,既可让民众更清晰地看到国家未来发展轨迹,也为执政者提供更多执政资源,便于他们在争论中凝聚更坚实的共识。目前思想领域的争鸣与网络、媒体上的辩论都没有超出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也在新任国家领导人可控的范围里。

  习近平上任以来,在内政、外交与国家前途上抓住核心问题,充分展现出这位深具战略眼光的国家领导人的智慧与魄力。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