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研究生超本科生现象 校方回应符合预设目标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复旦2012年本科新生入学典礼上,新生宣誓

  据《东方早报》报道,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复旦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46%;本科生人均教学经费投入6259元;2011届毕业生中继续攻读研究生者超过半数。

  此前,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校公布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也超过本科生数量。本科生规模控制、研究生规模扩大已成为中国部分重点高校的普遍趋势。

  沪籍生源不到三成

  复旦大学昨日公布《复旦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这是上海市“985”重点高校今年发布的第一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7个部分。

  报告透露,复旦属地生源逐年下降。2011年上海生源825人,占招生总数的29%,实现了教育部要求属地招生计划逐步回调到30%以下的目标。在性别结构方面,男生占50.15%,女生占49.85%;城镇户籍学生2641人,农村户籍学生322人。

  近五年来,本科教学经费总投入持续增长,尤其“985工程”计划三期加大了对本科教学的投入。与2007年相比,2011年度教学经费增长幅度达到105.42%,为7695万元,人均教学经费投入6259.66元,为历史最高。专项经费和实验室经费增长迅速。

  本科生推进通识教育

  报告显示,2011年,复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0485人,其中本科生14111人,硕士研究生10110人,博士研究生4793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761人。从2007年至2011年,复旦本科生规模及其占全日制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54.0%、53.0%、51.3%、49.0%、46.3%。

  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表示,“十五”后期,复旦基本达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1:1的预设目标。扩大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为建设创新国家提供科研生力军,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科研需要。复旦本科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研究生强调创新能力。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表示,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抓教育质量,但各有重点。本科教育的目标已从培养专业化人才转为“宽口径、厚基础”,到研究生阶段才面临成才选择,要么追求学术读科学学位,要么提高能力读专业学位。

  小班便于学生开展研究

  报告显示,2011年复旦生师比明显下降,其比值按教育部口径计算为17.25。2007年至2011年,复旦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从近2500门增加到3100余门,开课量从4931门次增加到5650门次。

  小班化已成为趋势。截至2011年,复旦本科教学班级规模在6人以下的课程已达到377门次,班级规模在15人以下的课程已达到课程总量的21%,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已占到课程总量54%以上。复旦学院副院长王颖表示,允许开设6人以下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珍惜少数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兴趣好像是一瞬间的火花闪现,如果不配备课程资源,也许就永远熄灭了。

  此外,2011-2012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教授占28%,副教授占40%。在编教授开授本科课程的比例达到78.7%,考虑到学术访问和休假等原因,已基本实现所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同时,复旦大学每年还聘请海内外学者来校为本科生授课。

  报告显示,2011年复旦长期留学生有3800余人,分别来自120个国家,其中本科1818人,来自近70个国家,占全日制本科生总数的14.8%,规模在“985工程”高校中最大。为促进国际化进程,复旦注重开设全英语课程和项目。到2011年,复旦共开设165种183门次全英语课程。

  此外,报告还透露,复旦大学在2012年重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学术权力在本科教育改革中的话语权。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