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于2011年1月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机械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包装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工业工程系、工科实践中心、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和教学实验中心等机构。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44人拥有博士学位。机械工程系1958年成立。塑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前身)1991年成立。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为原轻工业部塑料加工应用科学研究所,内设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及全国塑料教育培训基地,主办《中国塑料》杂志(CSCD收录)。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等四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1997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2008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食品包装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聚合物材料物理化学、聚合物的环境行为、聚合物的表面与界面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学科1981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在轻工机械,特别是食品机械研究领域形成了食品加工技术及其机械设计、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先进传动技术与机器人学、精密加工与测量、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缝制与塑料机械机电系统及其检测、汽车模拟仿真与电子控制技术等行业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2011年学院共获批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2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面积约8000m2,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其中单台套价值100万元以上设备20余台套,仪器设备水平先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二、学科介绍:
本学科培养目标:服务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主要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分析测试,全面掌握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了解材料学科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能够在聚合物材料合成设计、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表征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的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化学进展、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技术、功能材料、聚合物表面与界面、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等。
三、研究方向:
01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实际民生密切相关的塑料的长期积累问题,减量化问题以及火灾安全性问题。主要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环境友好聚合物发泡材料、绿色聚合物阻燃材料、废弃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02食品包装高分子材料: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食品包装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软包装膜和容器等的研制以及食品直接接触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等重要问题。主要进行新型、功能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包装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及装备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03聚合物成型加工: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聚合物成型加工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混合(改性)、挤出、注塑、纺丝、吹塑、模压、发泡、硫化和固化等各种加工过程与工艺,发展新型的节能、高效、环保的加工方法与技术;研究各种加工方法和过程内在的流变学基础,描述加工过程中的熔融、输送、混合、反应、形变及结构变化等现象。研究各类先进的聚合物加工装备及模具的加工原理和设计原理;开发新型的聚合物加工装备及模具。
04聚合物材料物理化学: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各种聚合物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实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探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聚合物光电材料、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磁性材料、离子交换功能膜材料以及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05聚合物的环境行为: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高分子材料的长期使用行为,主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的降解、疲劳、蠕变、松弛、老化等基础研究以及开展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06聚合物的表面和界面: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聚合物材料表面及多相、多组分体系中的界面问题。进行聚合物的表面改性、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界面与增容、功能高分子表面和界面微结构的构建,以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与增容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四、主要导师简介:
许国志: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塑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常务理事(常委),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会长等职。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两次获得轻工业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贡献奖”。目前正在承担“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全降解保水地膜》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聚合物加工与改性、农用与环境友好材料(降解与阻燃及轻量化)。
温变英:女,教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讲《高分子材料与加工》、《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技术》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主干课程,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纵向科研课题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以及2项中日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2006年入选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增强增韧,高分子功能材料,聚合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
项爱民:女,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要承担本科生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涂料、高分子粘合剂、研究生高分子化学进展等教学课程,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科技部项目《环境友好高阻透PVA薄膜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1项,取得了突破性技术进展。主持国防科工委项目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北京市教委项目多项。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专家委员。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近三年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5篇。EI收录4篇。主要研究方向事水溶性高分子、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功能聚合物材料加工研究开发。
王向东:男,副教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副所长。1994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化工系,获高分子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北京工商大学塑料研究所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聚合物挤出发泡材料尤其是聚烯烃(PP)、聚苯乙烯(PS)、聚酯(PET、PLA)挤出发泡材料以及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已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聚合物挤出发泡的技术文章3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聚合物发泡相关著作3部,制定泡沫塑料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多项。对聚烯烃、聚苯乙烯和聚酯挤出发泡材料的制备、发泡剂的性能和应用、挤出发泡成型设备和工艺、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深入研究。目前正承担“聚合物共混理论”研究生教学工作。
杨彪:男,副教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12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获材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材料以及聚合物改性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生物降解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2009年获评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近五年主持完成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彩虹工程”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全降解保水地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英文4篇,SCI收录4篇。受邀参与撰写英文专著1部,出版译著1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目前,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1项(生物降解薄膜材料及其制品研究开发),参加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1项。2007年获评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10年参加的课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翁云宣:男,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常务主任。主要从事塑料制品的检验、标准和塑料加工研究,其中所研究的降解塑料测试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次受邀参与降解塑料的国际会议并发言,2004年和2006年分别主办并主持了第一届和第二届生物分解材料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
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科技部《可降解塑料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降解塑料》标准制定项目、国家环保总局项目《PU泡沫行业相关标准修订工作》。参与编写的专著有《新型功能助剂》、《中国塑料工业年鉴》、《生物分解材料》。主要负责制定的国家标准有GB/T19276.1-2003、GB/T19276.2-2003、GB/T19277。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有数十篇。
五、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