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北大女研究生徐仙萍回乡带头创富(图)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学有所成的徐仙萍决定为家乡做实事。

她来自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她是家乡的骄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并通过自主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

为希望小学募集图书、替贫困大学生找工作、成立北京大学学生反贫困协会……一路走来,她的成功既有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为此,她也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今,她回到家乡欲投资咖啡产业,让更多家乡贫困的人都能富裕起来。

小山村里飞出了“凤凰”

今年24岁的徐仙萍出生在宣威的一个小山村里。村里从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种地带孩子,这是这个村多年来的生活方式。

由于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许多女孩连小学都没有上完便辍学回家。“我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他们深知种地打工的艰辛,他们希望我多读点书改变命运。”徐仙萍说,班里的女同学越来越少,她成了“奇葩”。

为了供徐仙萍读书,父母每天总是起早贪黑的工作,一家人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在一起吃晚饭,聊聊徐仙萍的学习,爸爸妈妈一天的劳累便抛到了九霄云外。徐仙萍也深知读书不易,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每次考试总是班里的第一名。

2004年,徐仙萍参加中考,她再次获得了学校第一名,此时她的愿望就是去曲靖一中这所云南省名校就读。可是当她来到曲靖一中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这个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女孩,到了曲靖一中却只能排到十多名, 生性坚强的她第一次为学习的事哭了。此外,高额的学费也让徐仙萍一家感到很大压力。

就在全家一筹莫展之时,宣威五中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学校承诺,只要徐仙萍到宣威五中就读,不仅可以提供一笔6000元的奖学金,而且每年的学杂费可以全免。有如此丰厚的条件,让徐仙萍决定放弃去曲靖一中的梦想,到宣威五中就读。

来到宣威五中, 徐仙萍更加发奋读书,高中三年,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时间她都在读书、做题。“我每次想偷懒时,总会想起自己在曲靖一中只在十多名。”徐仙萍说,班里的学习氛围很浓,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大家经常一起探讨习题,分享好的学习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刻苦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2007年,徐仙萍以679分的成绩获得曲靖市文科第一名,在报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大学。

当年,本报根据徐仙萍的情况邀请她参加了当年由本报和云南大山公司合作举行的“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活动,大山公司还对她进行了资助,“参天大树、荫庇四方,你的梦想、我的希望。”这是徐仙萍在离开云南种下栋梁树时写下的话。

 

 

用爱心回报社会

依偎未名湖畔,徐仙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跨入北大的大门,我是幸运的,感谢那么多帮助我的人,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徐仙萍说,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她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学杂费自然不用担心。但是能拿到奖学金的人数毕竟是少数,许多家庭贫困的同学每天三餐只能吃馒头,徐仙萍萌生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2009年,徐仙萍申请成立了北京大学学生反贫困协会。“成立这个协会的初衷是不仅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些兼职的机会,而且还要给他们一些心理干预,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除了在学校活动以外,徐仙萍还拓宽帮扶范围,在校外义务为农民工的孩子辅导学习,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

徐仙萍的义举也深深感动了许多爱心企业家,他们纷纷出资出物,与徐仙萍一起参加慈善事业。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去年徐仙萍在香港注册了一个公司,许多慈善事业都能通过公司规范运营。

“凤凰回巢”报效家乡

掌声、荣誉、保送北大研究生、创业成功……徐仙萍在高兴之余也有些许遗憾。这些年一直在外地读书创业,很少回家,但是家乡依然有许多孩子没钱读书,许多人依然在过着种地、打工的生活,她决心回家乡投资建设。

去年底,徐仙萍在北京发起了一个为宣威东山镇中心小学募捐图书的活动,这个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短短几天便募集到了近万册图书,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爱心企业负责人还随徐仙萍来到了那个她曾经生活了20多年的小山村。看到东山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手捧图书认真阅读时,徐仙萍流泪了。她说:“这是我们村里第一次有这么多图书,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再去帮助其他人。”

“要想让家乡人富起来,必须要利用云南的优势发展产业。” 徐仙萍说,云南有很多自然和区位优势,只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产业,将这些优势有机结合,就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今年4月,徐仙萍得知保山潞江镇盛产咖啡,于是她便来到当地考察。“由于受气候、地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个地方很适宜种植咖啡,但是因缺乏销售渠道,当地的销售和产量一直很差。”徐仙萍说,除了销量差以外,这里生产的咖啡质量也很糟糕,造成这一原因是因为农民缺乏技术,许多农民依然用最传统的方式种植,不仅收效慢,而且还影响质量。

要想让当地咖啡获得顾客的认可,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为此,徐仙萍在当地开办了技能培训班,请相关专家免费为村民上课。“培训咖啡种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开办这个培训班,就是要长期系统地为村民培训。”徐仙萍说,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自愿到培训班上课。

创业短短5年,有一个实体店、一个社团和一定资产的徐仙萍在北京大学已经小有名气,但她还是打算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云南。“其实我们云南人当中也不乏优秀者,但是受观念和外部环境影响,许多人并不愿意回家乡发展。我这次回家乡创业就是要做一个模式探索,带动更多的优秀云南人回到家乡,共同关注和建设家乡。”徐仙萍说。

“凤凰回巢”,这是徐仙萍最新的座右铭,如今徐仙萍正奔波于北京、杭州等地,她一定要将保山潞江镇咖啡带出云南。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