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暑期又见考研热 探讨考研怪现象(图)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考研学生聚集在某体育馆上课,部分学生疲惫不堪

  大学校园内的考研信息墙

  暑假,被考研者称之为考研备战的“黄金期”,在高校的教室里随处可见准备2013年考研的学生。考研原本应该是继续做学问的代名词,不过,近年来的“考研热”中也掀起了一股“歪风邪气”,学生、高校、辅导机构围绕考研而显出种种“怪象”,更有人惊呼考研快成了“第二次高考”。

  应当看到,考研不是就业的“避风港”、考研也不需要一大批的跟风者。本刊在此揭示出各种考研“怪象”,目的是希望还原考研以“本来面目”。

  考研“怪象”之——学生篇

  “怪象”一:整班去考研

  考研并不新鲜,可是近年来在某些专业中竟然出现了全班考研的现象。某高校数学专业的小雪同学告诉记者:“我们的专业主要学习基础数学,如果本科毕业去找工作,实际上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找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我们又没有突出的优势。所以,考研成了绝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据了解,这也就是很多像语言、数学等偏重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整班报考研究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在某高校论坛上看到有一个名为“说说你的考研动机”的帖子。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选择“为了找个好工作”和“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学生约占全体参与人数的50%。有个网名为“ylff”网友发帖说:“当我看到我们院03届的师兄师姐的统计数字:2人就业;33人待业;其他人读研,我就知道考研势在必行!”

  “怪象”二:考研是为了家长

  北师大的网友“jenchen053”发帖说:“考研究生是因为不想辜负爸爸一生中对女儿的‘最后一个期望’。后来我考上研了发现我爸对我有很多个‘最后的期望’。”无独有偶,有不少学生考研为的是圆家长的梦想,给家长一个交代。

  小雪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家长们都会在一起讨论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学校的研究生了,谁的孩子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了,谁的孩子顺利考上博士了……之后,我妈就会有意无意地提醒我考研的必要性。”

  记者在某高校论坛上看到网友小猫发帖说:“我妈知道我没有考上研后比我自己还伤心,而且斩钉截铁地通知我明年一定要考上。”据了解,在许多考研学生的背后都充满着家长的期待和督促。

  “怪象”三:“裸考”上阵,只想碰碰运气

  在茫茫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虽然报名参考,却不买任何复习资料,不认真复习,不参加考研辅导班,这样的学生被称为“裸考”族。

  首师大研二的学生小可就告诉记者考场上的一个有趣现象:“30人的考场,考完第一场,考场少3个人……考完最后一场时,考场只剩下20个人。弃考的10个人,多数就是‘裸考’族,发现运气不好,没碰上自己会的题就赶紧奔赴招聘会。”

  据了解,“裸考”族对待考研的态度就像是买彩票,如果考上了,那就算是运气好;如果没考上,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心态很平和。小雪告诉记者:“其实班里想要‘裸考’的同学并不在少数,考研就是进考场碰运气,靠着平时知识的积累,考上了就继续读研,考不上也无所谓,终归是给自己一次机会。”

  “怪象”四:执意“再战”,不惜放弃已得到的录取机会

  小葛同学现在每天都在和大三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复习考研,然而,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接到某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小葛同学对记者说:“这次自己在英语考试中发挥得有些不尽人意,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但是我很有信心,打算用一年的时间重点复习英语,巩固专业知识,争取明年以优异的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

  近几年,像小葛同学这样已经得到录取通知书却放弃到学校报到的学生并不少。有关信息显示:2010年,某财经政法大学公布在本年度录取的研究生中有38名准研究生弃学;同年,某地质大学录取的1700余名研究生新生中,有29名新生未来报到。2011年,东北某大学有22名准研究生弃学,而其中弃学原因除了找到了好的工作、无力支付学费等,再有就是对学校或者专业不中意,准备“再战”。

  “怪象”五:大一动手,冲刺四年只为靠研

  本以为考研的主力军是在校的准大四学生,但记者在探访各家考研辅导机构时却发现:市场上还有针对高三及非北大清华的大一大二低年级在校学生的考研辅导项目。记者看到,这个项目分为大二寒假前、大三寒假前、考研初试前和考研初试后前四个阶段,贯穿了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意味着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都将投入到研究生的备考冲刺之中。当记者将这个计划对几个在校大学生转述了以后,他们都表示出了惊讶:“大一就开始上考研辅导班?”北京一位即将升入大四也在为考研做初步准备的时同学如是说:“这代价也太大了点,难道上大学就为了考研?更何况这个计划肯定要耗不少钱啊,浪费钱浪费青春的事儿,我肯定是不干。”

  考研“怪象”之——学校篇

  “怪象”一:“考研总动员”

  “大三上课第一天,学校就组织‘考研总动员’,号召同学们都来考研。”学生小张介绍道,所谓“考研总动员”是指上至校长、下到各科老师都直接呼吁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考研行列中,其动员规模之壮大、动员成效之显著远胜过多家考研机构的间接鼓励。

  小张还表示,当时的气氛就是有点像回到了高考前的一天,班主任老师极力鼓舞学生们参加到考研的队伍中来,还邀请了很多考上名校的学哥、学姐做经验分享。“老师们纷纷说现在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考研是最好的出路,似乎不考研眼前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张说道。

  “怪象”二:学校办“考研班”,应试教育“蔓延”到大学课堂

  这里提到的“考研班”不是机构办的,而是由学校个别院系牵头来支持学生考研的特设班,以小班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以考研大纲为基本,重点讲解历年考研题和复习技巧。

  即将上大四的小宋正在准备考研的事,她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考研班’从大四上半学期开始,看得出学校非常重视,说实话,的确有点用。但话说回来,这些纯应试的课也就只对考研有用,对专业课学习就算了,没必要去。”

  很多学生抱怨道,“考研班”使大学课程变成了应试教学。“那些以前讲课连教材都不多看一眼的老师,照着大纲给我们捋知识点,告诉我们哪个地方常考需要多看看,突然觉得生疏了许多。”经历过考研班洗礼的小邓感慨道:“我是学教育学的,这些课的确对考研很有帮助,所以才越办越好,但离教学目标未免差太多,总觉得学校来办不太合适。”

  “怪象”三:开“考研教室”,学生网上售卖教室座位

  实际上,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很多院校开始为考生准备“考研教室”,即学校专门为准备考研的学生们提供自习教室。快上大四的小敏说:“每天图书馆都人满为患,如果在图书馆占不到位子,大家就会去‘考研教室’学习。教室里放眼望去,几乎每个座位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籍、笔记、资料……”

  据了解,即便一些学校特设了“考研教室”,教室门口“座位已满”的字样也是出现得频率越来越高。在不少高校论坛上,记者看到建议学校多开几间考研教室的帖子,引来不少网友的赞成。网友“米胡虫”说:“考研教室越来越多,可还是不够用。”某高校论坛的网友竟然发帖:“出售考研教室内座位,每位120元,不讲价。”可见考研教室的影响之大。文/本报实习记者 崔琦

  考研“怪象”之——机构篇

  “怪象”一:打“保过”噱头,缴费容易退费难

  现在正值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打开相关的考研贴吧,各种考研机构的招生广告扑面而来。而其中类似“名校考研保过”、“精品包过”等极具诱惑性的字眼在茫茫如海的广告中“夺人眼球”。

  “报了保过班就百分百能过么?”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相应的辅导机构,却得来了相当一致的回答:“我们不承诺百分百都过。”某考研辅导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宣传语仅仅是简单说明‘保过班’的特色,但是100﹪的把握,谁都不能保证。”

  在调查中,某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若学生不过,会全额退还学费”,正当记者听着大为欣慰的时候,这位工作人员又补充说:“99800元起价的‘保录班’要扣除2万元的资料费,而29800元起价的‘保过班’,不过的话退全额的50﹪。”即使是退费,由于交的费用较高,这其中压下难以拿回的资金也实在不可小觑。

  较之这些上了辅导班之后没能考上、又没拿到退费的同学来说,北京一名大三的准考研备考生小琼(化名)就更为悲剧。她在同学的推荐下花了13800元报了某机构的钻石辅导班,可是三天后,小琼的家人就告知她家中已经将工作安顿下来,所以小琼就去该机构申请退费,却被一口回绝。最后,在家人的多次周旋下,该机构终于松口答应退费,但是要求扣20﹪的费用。也就是说,刚刚报名了三天的小琼在没有接受任何服务的情况下,就被扣下2760元的费用。小琼对此追悔莫及:“谁知道他的协议里面竟然有这么多条框,早知如此,肯定不会轻易签单了。”

  “怪象”二:挂“名师”招牌,“一对一”有名无实

  与考研“保过班”一起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各种vip班、名师辅导班、名师辅导“一对一”等。这些辅导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就是“名师”二字。

  记者从一名做考研代理的同学处了解到,一般一家辅导机构都会有几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级别的老师,但是很少有机构有全方位的精英辅导团体,往往只是在其中某一个科目上较为突出。

  相对于这些偏科的辅导机构,有些不负责任的机构更为“坑爹”。他们推出了“考研巨子”“连续x年担任国家阅卷组组长”等所谓的“名师”。

  在采访中,记者巧遇了徘徊在各考研机构之间的小陈同学,小陈同学提到自己的同学曾经因为一位名师而报了某个机构的辅导班,可是发现自己的老师并不是那位心仪的名师。一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名师只会在vip的班级中出现,让这位同学大大失望,“哪有那么多有钱人去上vip班啊”。

  “怪象”三:靠“杀熟”拉人,聘用学生做考研代理

  在学生兼职网页上经常会发现“考研机构代理人”的相关职业,这是面对考研学生开设的一种学生兼职。日前记者采访了一名刚刚离开这一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田同学。

  据田同学介绍,其实大部分考研代理都是从大二开始大量招募的,但是大二这一年并不会有太多的工作;相反,相应考研机构的“招聘主管”会经常来学校“看望”这些学生,请他们吃饭,赠送他们一些考研资料和小礼物,甚至还会时常发放公司资助的小笔资金,专门用来安排一些活动,给这些代理同学一些看得见的福利。每个月间隔的也会给这帮同学安排一些讲座和培训,着重说一些如何打交道的社交技巧。到了大三,当这批学生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考研的时候,这些所谓的考研代理真正开始派上用场,他们将利用自己强大的人际圈,向身边的同学开始各种推荐,为所任职的考研机构做宣传。

  “考研机构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会看重三个方面的学生,一个是社团或学生会的重要干部;二是准备考研的同学;三是班级中学校里的活跃分子。而这些同学的共同特点就是有着强大的人际圈,并且有可能认识较多的考研的同学。”所以,所谓的考研代理人,基本可以理解为是考研机构精心培养的潜伏在在茫茫考研大军中的宣传人。

  考研辅导机构为了能够吸引大量的同学做考研代理,往往会抛出各种丰厚的诱饵。各种考研资料免费发放自然不用说,更有做代理可以免费上课一说。“一般是只要做了,就可以免费上一门公共课,做的业绩在一万到两万,就可以免费上两门公共课,如果做到了五万,那就可以全部免费了”,田同学如是说。

  如此优厚的待遇,真正做起来又如何呢?据这位校园经理说,其实大二招了很多学生,但是能够真正做到最后的寥寥无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到了大三,正值人生转折期,大家都在考虑人生方向选择的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做这些。因为考研代理人除了各种发传单贴宣传页和安排讲座外,更主要的是和“发展对象”交流,而这相当耗时间。其二是,做考研代理与推销相似,都是从身边的熟人下手,有的人碍于面子做不开,有的人把熟人做了一遍也就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都是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记者 胡雪静 刘雅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