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部分高校研究生多于本科生 教学培养难过关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满眼尽华冠 漫画作者 李法明 

本研倒挂的趋势愈演愈烈

“好不容易考上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竟然比本科生多。”在某重点高校就读的研究生张燕欣告诉记者,她当年高考时未能考上这所学校,考研后方如愿以偿,但入学后却发现校园里的情况与她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研究生太多了,出去还没有这个学校的本科生‘值钱’。”

事实上,张燕欣的困惑并非孤例,据悉,在部分重点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已经多于本科生,“本研倒挂”的趋势愈演愈烈。

据记者了解,目前,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硕士生比例为0.94:1。2011年,北京大学录取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比例为1.06:1。两所中国顶尖高校的本研比例已经近似一比一,如果将博士生计入研究生总数的话,那么两所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远超本科生,以清华大学为例,如果计算上博士生数量,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研究生比本科生多近一半。而硕士生一般是两年或三年制,而本科生则是四年制,如果把两者总数分别除以年级数量的话,同届生的本研比例将更加惊人。南京大学今年毕业了3283名本科生、2726名硕士生和682名博士生。如果把硕士生和博士生加起来,南大今年共毕业研究生3408人,比本科生多125人。东北大学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308人。 

部分重点高校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背后,是近十年研究生的飞速扩招。2000年时,我国共毕业研究生54838人,而2010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538177人。十年间研究生数量变成过去的十倍之多。但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本科生招生人数增幅较小,甚至长年维持稳定不变。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科生阶段招生涉及高考、户籍、农转非、档案和干部身份等诸多问题,加之近年来部分省市高考考生数量出现增幅缓慢甚至下降的趋势,所以本科生扩招幅度已经不大,个别高校个别专业甚至面临“招不够”的局面。在部分重点大学研究生招生增幅明显而本科生增幅缓慢的情况下,本研比例日益缩小,最终呈现倒挂现象。

考研与招研的“两头热”

本研比例倒挂,与高校硕士点的增加不无关系。对于高校而言,增设硕士点,不仅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地位,也会为院系带来更多的科研经费,同时为高校教师带来不菲益处,这也促使高校热衷于申请新的硕士点。仅2010年一年,全国各地各高校就增设硕士点(专业)1431个(不同工程领域分开计算)。

而本研比例倒挂不只出现在重点高校的学生数量上,也体现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机构的数目上,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机构总数已经超过本科生招生机构。2012年,全国共有中央部委属本科院校108所,地方属院校633所(不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专业院校),而当年全国共有研究生招生机构797个,超过本科院校56个之多。在797个研究生招生机构中,有普通高校481所,科研机构316所。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本科院校拥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而我国有超过四成的本科院校可以招收博士生。

“有了硕士点,那么教师就有可能通过评审,成为硕士生导师,这样不论是评职称还是出去讲课都获益匪浅,是不是硕导或博导,出去的待遇很不一样。”在北京一市属高校从事教研工作的马先生向记者表示,“高考报名时,很多家长也看中学校硕士点多寡,因为硕士点多的话,本科生被本校保研的概率也就大了。很多学生在高考时就已把目标锁定到研究生阶段,因为本科学历很难找工作,就业难是促使考研大军日渐庞大的主因之一。”据统计,全国报考2012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5.6万人,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加,而2000年时全国考研人数仅为39.2万人。

而一些能够提供户口的“体制内”单位,招聘的起点文凭往往是研究生,而这也使得许多非本地生源本科生被迫加入考研大军。“在报辅导班的学生比例上,京外生源远远多于京内生源。”在海淀区的一家考研辅导学校,报名人员如是告诉记者,“本地生源不用担心户口,所以并无太多考研动力,想继续深造的大多选择出国。”

尽管部分重点高校的本研比例出现倒挂,但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全国范围看,本科生与研究生数量仍有很大差距。有专家表示,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在于硕士点分配并不平均,尽管京沪等发达地区高校出现硕士生井喷现象,但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却鲜有硕士点。而这也造成了本科毕业生‘一江春水向东考’的现状,因为发达省份高校招硕士生较多”。

以2012年为例,有269555名考生报考在京研究生招生单位,北京一座城市吸纳了全国报名考生的16.3%,有10.79万人报考上海市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另有15.3万人报考江苏省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京沪苏三省市共计吸纳了全国三成以上的考生。

教学与培养均难过质量关

“我的导师是学院的副院长,除了行政工作之外,平时坐着飞机到处讲课,一节课就能挣很多钱,我能在学校见着他一面已经是‘幸事’,更别说什么学业上的指导了。”在重点高校读文科的朱同学告诉记者。而对于部分理工科教授而言,多招学生就可以多一些廉价的“工作助理”。在西南地区一高校读研的唐洁向记者坦言,她每天的“学习”就是帮“老板”(导师)做各种实验,连放暑假也不例外,实在想回家的她为了回北京,只好“先斩后奏”,自己偷偷买了张机票飞回北京后,再打电话向导师请假,“电话那头儿‘老板’很不高兴。”

在现有教学资源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本研比例持续倒挂,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生阶段教学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一名教授带十数名甚至更多研究生的情况层出不穷。

研究生质量下降不仅出现在硕士阶段,同时也在博士阶段显现。据悉,在发达国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通常为“25:10:1”,10个硕士生中方能选拔出一个博士。而2010年我国在校博士研究生共计258950人,而在校硕士研究生共计1279466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比例为1:4.94,远高于国际惯例一倍之多,在个别高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经接近1:2。

“现在博士生的质量远不如十年前。”一名在教育部属某经济类院校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

本研比例倒挂也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降低,考研的难度也相应有所下降。2000年时,全国硕士研究生考录比例为4.6:1,而2011年时这一比例已经降至3:1,并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各大学增设硕士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而目前一些机构也以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多寡,来判定一个大学是否符合“研究型”。以北京为例,在京的22所“211”院校中,有半数以上将建设“研究型大学”作为自身目标之一。绝大部分理工科和综合学科的在京“211”院校,都宣布将建设“研究型大学”,没有宣布的几乎均为文科院校。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甚至还有在京的地方非“211”二本院校,也将自己定位为“建设研究型大学”。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的“研究型”为国际所承认的?在京高校中,只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会员,中国内地的另外三所会员学校分别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由十所高校组成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中,中国仅有北大一家入选。国际上有的名校全校研究生总数,尚不及某些国内大学一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国内大学急功近利冲上“研究型”,却在本研倒挂的情况下形同“跛脚”。

学者钱钟认为,大家都一窝蜂追求升级,专科拼命想升本科,本科拼命想建研究型大学,一下子出炉这么多高学历人才,社会消化不了,只会加剧就业难题。如果降低层次用才,又势必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全社会学历层次的提升是好事,但是人才培养失调就是坏事了。

“以为研究生数量少,好找工作,但现在发现好学校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出去以后反而更难找工作。”了解到今年同门就业不如意的状况后,张燕欣忧心忡忡地说。(记者 赵昂)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