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就业压力来临 准研究生“弃研”悄然增多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新华网青岛7月20日电(记者 苏万明)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节,大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中的准硕士“弃研族”悄然增多,他们虽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却因为找到了理想工作而放弃读研。

准硕士找到好工作 弃研就业悄然增多

青岛大学2012年毕业生约有9400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8000人左右。青岛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清亮说,跟往年相比,高校毕业生择业正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那就是“弃研族”悄然增多。从学校目前统计情况看,已经有20多个学生确认修改读研计划。

中国海洋大学今年毕业生约7000人,其中本科生4000人左右,研究生3000人左右。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也显示,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有十几个学生成为“弃研族”。

在目前确定“弃研”的青岛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医学院的便有7人。青岛大学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许健就是“弃研族”之一。当许健得知自己考上老家德州市安监局公务员,思量再三,最后决定放弃读硕,参加工作。许健说,他班上就有4个同学弃研工作,其中3个考上了公务员,1个考上了事业单位。

记者了解到,虽然“弃研族”目前还很小众,但在未毕业学生中,这种思想倾向也不同程度存在。记者在高校校园里随机采访,许多学生表示,在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前,会考虑放弃读研究生。

弃研各有缘由 就业压力首当其冲

记者了解发现,影响到毕业生弃研参加工作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前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表示,目前就业压力很大,很多硕士、博士生毕业之后都很难找到理想工作,因此,碰到好的工作机会会放弃读研。

“就业好的专业考研率低,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颜彬说。在一些就业好的专业,如海洋工程、通讯工程、工程管理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学生即使被保送上了研究生,个别人最终也会选择弃读。就业相对较困难的专业,如一些文史、教育类专业,考研率高一些,但当他们遇上“好工作”,弃研率也比较高。

许健告诉记者,从多年的就业情况看,本科所学的专业就业限制比较大,好的去处一般也就是卫生监督所或疾控中心。而今年是公务员系统第一年在青岛大学招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机会很好,再说单位也不差,离家又近,所以放弃读研了。

此外,一些高校老师告诉记者,弃研跟学生的职业定位关系也很大。认为无需读研、就业愿望比较强烈的学生,考研一般也只是多准备一条出路;确定读研对自己未来发展更好的学生,弃研可能性会小一些。

“弃研”引发关注 教育改革正当其时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地区高校当中,“弃研族”相对来说还是少数。但“弃研族”现象的出现,还是引发了社会有关人士的关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弃研族”表示可以理解,认为并不奇怪。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弃研现象的出现,说明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形势,理性程度正在提高。他说,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最终还是要踏入社会,能够不一味迷信高学历,而是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行理性选择,是一种成熟、进步。

一些高校就业指导处的老师建议,当前,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锚”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明确个人职业定位。如果学生定位于学术性强的就业岗位,那么应该加紧时间继续深造,甚至还要做好一辈子坐“冷板凳”的准备,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如果定位于搞实业,本科阶段可以多积累一些办公应用、就业实践知识。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本科保送生弃研造成名额浪费等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本科阶段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搞好学习规划,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部分教育学者认为,弃研现象折射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观念的分化,高校教育目前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时期,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时代,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进一步调整,以使人才的培养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