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我国研究生论文质量下滑明显 一代不如一代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一些博硕士论文质量下滑明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风气似乎正渐行渐远。“博硕士大跃进”现象,让很多学者担忧中国学术继承人的质量会否“一代不如一代”。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收到匿名举报,称罗马尼亚总理维克托·蓬塔的法学博士论文系抄袭。不仅国外,国内关于博士论文涉嫌造假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近几年来,一些博硕士论文质量下滑明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风气似乎正渐行渐远。“博硕士大跃进”现象,让很多学者担忧中国学术继承人的质量会否“一代不如一代”。

论文质量下降凸显学风浮躁

在采访中,多位博士生导师向记者表示,近几年我国博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查看国家图书馆的“博士生文库”,按年代顺序排列,会发现各学科论文水平有下降趋势。

周老师在北京某重点大学学位论文办公室工作多年,他感到现在的博硕士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差距很大。那个年代的博硕士特别珍惜学习机会,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对学术理想的追求,都不是现在的学生可比拟的。“那个时候的研究生数量很少,被当做社会精英,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现在的研究生更多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读书。”周老师不无感慨地说。

博硕士论文质量下降凸显学风的浮躁,与社会的浮躁心理和畸形的“学位消费热”有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说,很多考生报考博硕士研究生,并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希望通过学位获得更多、更好的从业机会,也有不少已就业人员为进一步获得名利和地位,跻身研究生大军。他们很难保持严谨学风,甘坐冷板凳,靠自己能力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在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中,空洞地谈论学术规范与自律意识必定成效甚微。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严春友表示,博士论文质量下滑是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在学术界的一种反映。博士生攻读学位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延迟毕业,或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既然如此,当然是得过且过,能够混上文凭就万事大吉。要想彻底解决论文水平下降的问题,单靠学界自身力量难以实现。

高等教育考核指标挤压学术深度

目前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存在着多种问题,如创新性不够、选题不恰当、综述分析不足等,但博硕士论文终究凝聚着学子的心血,没有哪个研究生希望自己的学位论文有诸多弊病。很多博士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研究生学制大多为三年,第一年要花很多时间学外语,博士还要学二外,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第三年就要开始找工作。我们刚踏进学术大门,专业知识还一知半解就要开始忙论文,心有余而力不足。”

博硕士论文质量下降凸显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表示,如今这种“生源末端化、教学低端化、指导粗放化、论文粗劣化”的不正常高校学风现象正在撕裂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就业蓄水池效应递增、权学交易的不正之风成为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外在原因;学位布点过多过滥、研究生扩招数量过多、指导教师门槛过低以及论文质量评估的软约束则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高校乃至整个学术评价一刀切的量化标准,使很多硕士、博士的培养方式早已从手工坊转向机器流水线,各种考核指标挤压了学术的深度空间。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表示,硕士培养应该以应用型为主。曹家齐认为,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地位和生存资源密切关联,博硕士研究生招生严重泛滥,而实际上可以指导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力量增长并没有如此之快。大量不适合攻读研究生的人被录取,许多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单位成为招生单位,大量低水平的学者成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论文质量不下滑才怪。

博硕士论文质量状况堪忧,很多导师事实上难辞其咎,但也确有无奈之处。严春友告诉记者,他每年要审阅大量博士论文,其中总有几篇不仅缺乏逻辑,甚至大量抄袭自己导师的论著。可以断言,导师根本就没有审读过,哪怕只抽查几页或浏览一下,也能够发现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个别不负责任的导师外,导师带的博士生过多是主要原因。每年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导师们也心知肚明,很多论文是不够格的,可是很无奈,不让论文通过就等于夺了学生的饭碗,于心不忍,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区分对博硕士的学术要求

博士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体,我们有必要从中国学术前途的角度认识博士生论文质量。

究竟怎样才能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找到办法,是摆在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王振民表示,总体来说,大学应该树立一个道德标杆,构建道德高地,而不是随波逐流。让高校影响社会,而不是单方面使社会影响高校。他建议,高校应该区分对硕士与博士的要求,不再要求硕士研究生写非常学术的学位论文,对博士研究生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每年全国论文的“产量”,真正集中精力产生一批学术精品。学校还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对论文的核查系统,让研究生不想也不能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目前这方面的制度显然还不健全。

加强制度层面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陈潭提出,可以通过邀请海内外评估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建立动态的学位点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检查的红黄牌制度,对论文质量工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实现“零容忍”,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学位点捆绑受罚制度;建构动态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筛选制度,导师资格的取得要根据申请者所受的学术训练程度、学术论文代表作水平而确定;实行优秀学位论文重奖制度,加大优秀学位论文奖励额度,同时建立论文评优专家资源库,让专家保持独立性、动态性和零瑕疵。

针对当前的学术泡沫,有学者提出要“学术大裁军”。但事实上,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办法还面临着两难境地。曹家齐表示,如果完全站在学术的角度考量,则应该控制或压缩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数量。但这种做法似乎很有难度,因为从政府角度而言,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社会需求,这种需求不可进行太多阻抑。当然,使招生单位都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准,是最为理想的做法,但短期内恐难奏效。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