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四日电(邹瑞玥) 作家到底能不能通过系统正规的教育培养出来?今年起,经教育部首批试点,复旦大学中文系将正式招收创意写作(文学写作)方向的艺术专业硕士(MFA),首次试点文学写作的硕士学位教育,希望能给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带来新的面貌。
一直以来,中国文学领域流行的观点是,作家创作需要生活经验,学历这块砖敲不开文学殿堂的大门。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中,高学历少之又少,似乎更印证这一观点。
“只有熟悉生活才能成为作家,但这不是成为作家的充分条件;拥有文学语言能力的人有了生活,才能成为好作家。”对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此次力推文学写作艺术创作硕士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称,“如同美术学院教授绘画、舞蹈学校训练舞蹈一样,写作同样需要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教育。”
据他介绍,艺术创作硕士在国外高校广泛开设,是文学写作的最高学位,常见的主修有戏剧、创意写作、电影,文学理论等,一般需要二至三年的时间修读完毕,作家白先勇、严歌苓、哈金等知名作家都受此培训。此次复旦试行创意写作硕士点,学制两年,首批计划招收二十人。
“招生方面,英语和政治按照全国MFA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的规定,艺术基础知识、专业考试以写作为主。”陈思和透露,复旦中文系为了筹办文学写作方向的MFA,特意从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聘请资深教授来复旦大学上课,并设计一套与世界接轨的艺术写作课程,内容包括写作技巧,写作视角、写作思维的训练,对名著从写作角度的细读等,将与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拉开距离。
著名作家王安忆将为首批学生开设写作学课程,她坦言,文学的价值、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年轻时自己很期待专业的写作教育而未可得,至于课程应如何讲授,尚在探索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培养作家的任务主要落在作家协会下属的文学院,由他们聘请名家上课辅导,培养作家;而今,“八〇”后的作家不需要作协培养,他们通过媒体的炒作包装宣传,短期内即获得关注,这种强烈的商业因素介入,长远来说对中国的文学创作非常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