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4级历史系的,08年毕业。08年那年的研究生考试我也参加了。亲身体验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了大家关于学校难考的种种说法,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吧,也算是过来人的一点经验。
首先,是大家说的阅卷对外地外校考生的压分说法。可能因为没有经济危机,08年研究生考试是有史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低于往年人数的一次,迄今也是唯一的一次,呵呵。我当时报考的浙江大学,最后总分是333分,其中历史学综合是214。所以可以证明学校对外校外地同学的试卷应该是比较公平的了。
其次,是大家说的复试对外校学生的歧视说。网上说的某些好学校学校对非本校非211的考生有歧视,其实不是那样的。基本上他们是对本校的学生有照顾心理本来嘛,这个也是正常的,自己教出来的比较熟悉。在我的母校进行复试的时候也是如此,对于师大的毕业生老师基本都认识了,问得问题平时都很熟悉,而且在复试前我们同学都已经提前找到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感情还是很深的。除此外并没有特别的对外校的所谓“歧视”,也就是因为偏爱了本校的,所以外校的也就觉得委屈了吧。 浙江大学复试的时候,也是有一半以上都是浙大自己的学生,当时我也很紧张,觉得自己是外校的,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复习功夫没有下到位,浙大本身的学生素质满高的,而且他们的初试分数都高出浙大线四五十分。要是我们的考分也高出学校划线四五十分,即便是外校的也没有问题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向来比较严格,不过北大的校风就是兼容并包,所以我相信北大也是公平的。关键还是看个人努力了没有!希望大家更要共同努力!
最后,是名牌大学难考退而求其次说。名牌大学虽然考的时候难,但是出来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确实比一般学校好很多。一般学校是很好考,像我的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基本上我们当年本校的考生只要报名坚持考完的即便平时没有怎么复习最后也都考上了。可是现在跟他们联系,都反映说毕业后担心找工作的问题。我身边也有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就考上北大历史的真实事例,所以个人觉得这个还是关键看个人努力了多少!所以究竟何去何从大家最好在考前自己选择好,个人感觉:考上了一所普通学校读了三年就为了混个研究生文凭,出来工作也不好找,会比现在考个好学校更头痛。虽然名牌出来也不保证就一定能找到工作,可是真的要比二三流学校毕业的选择多多了,前路也更广阔些。你是要早痛还是晚痛呢?
下面就是我自己的考研史了,不愿浪费时间的同学可以选择ignore...
我的本科在安徽师范大学读历史系。当时就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历史,所以第一志愿就报考了安师大历史系。可能很多外地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怎样的情况,其实今年教育部的各大高校历史系综合排名中大家可以查到,我的母校历史系水准在全国轮不到第一等级,也算在第二批次了,因为是师范大学,所以历史教育更多注重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的积淀,这一点原则对于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
08年是历史学基础实行统考的第二年,所以当时的历史学辅导书并不是很多,我和我的同学选择了那时并不有名的山东版仝晰刚的《历史学基础》那年也是此书第一年出版,所以错误很多,我们第一遍复习的时候都是对着原教材和山东版《历史学基础》找出里面的错误,还自己整理了第一遍笔记。很费时间,过程也非常长,所以很多同学做完世界古代史就放弃了,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时间虽然费了但没有浪费!不管你在网上找出了多么好多么详细的笔记,那都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看过背过以后一个月又忘了,自己整理的过程就是在消化吸收,到了后来基本上别人忘记了的自己都还有印象的。 结果就是这年我们偶然选择的山东版仝晰刚《历史学基础》居然押中了宝,几乎六个名词解释都在书里背过记过整理过,可能这也是我们辛苦“浪费时间”的最优厚回报了。大题目总体来说比较概括,个人觉得发挥不是很好,就不分享失败经验了。现在市面上流行各种各样的历史学统考的所谓题集、经典啦,很多同学问哪本最好,其实我的经验是:两本都差不多,以山东版和北师大版为最流行,要是真要买,这两者中选一本认真对着书好好研习就足够了,还是那句话,无论选了哪一本关键都是自己消化吸收!
我08年考研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觉得是自己的综合素质确实没有同去面试的同学扎实,所以毕业后在自己的原籍合肥参加教师编制考试,08-09年在合肥七中找到了一份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09年没有参加考研,但是在本校监考了研究生考试,当时看着考生们做卷子的时候心里很后悔也很羡慕。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就辞职在家准备考研了,复习两个月到现在,发现这一年高中历史教学的工作对自己帮助真的很大,尤其是在对比09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试题的时候,发现很多都是关于文化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内容,这些是我在听高二老师讲课时学到的,非常受用!自己虽然教高一,但是觉得很多的内容经过这一年的教学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
最后是学习态度问题。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那些书本和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遍,而是你是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掌握的。懒散的学习,过于紧张的状态都不好,即便学了也会很容易的忘记。我从我自己学生的身上,仿佛又找到了当年高考的心情和状态,习惯很重要,其实高中生那种学习的劲头和方式如果我们能保持在考研复习中,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还是要像他们一样年轻的心,敢拼的勇气和心无杂念的认真,才能做好学问。 就这些了,呵呵,大家不同意的请轻拍...^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