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河南: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河南: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关键字: 考研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3所、郑州烟草研究院、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九五”以来,河南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到研究生招生规模,都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河南省实施“高层次突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更好地适应河南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原崛起”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需要,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积极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为指针,以服务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为前提,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根本,健全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和体系,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步伐,努力把河南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    

    面向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拓宽研究生培养途径,切实做好在职攻读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的工作。到2010年,重点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力争建成研究生院。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3个,新增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比2003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硕士学位授权点比2003年翻一番,达到800个左右。在学研究生达到3万人以上,占当年在校本科生人数的5%左右。基本健全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    

    三、加大学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水平。    

    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建设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现有学位授权点建设。高度重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充实和完善,进一步改善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条件,提高学位授权点在国内外相同学科领域中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快新增学位授权点的培育,提高新增学位授权点的申报数量和质量,使河南省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紧密结合河南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实际,大力发展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等专业学位教育。积极填补河南省空白的专业学位类别,基本健全专业学位体系,扩大专业学位培养规模。要吸收工程、贸易、管理等部门专家参与专业学位教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案例,努力提高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为加强管理,省内外高校(含军队院校、党校、科研机构等),凡在河南省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或开展专业学位教育设立的教学点,必须经省教育厅批准并备案,接受省教育厅的统一管理、教学评估和检查。    

    五、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地。    

    选择2—3所高等学校,以博士后流动站为基础,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实践创新思想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使之成为跨校、跨学科研究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要设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专项经费,用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到2010年,建成若干个具有开放性、面向省内外、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地。    

    六、以创新教育为导向,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积极吸收国内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把重点放在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提倡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担任研究生论文答辩组组长或委员,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外语教学,特别是专业外语的教学,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要改革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研究生能够走向学科前沿,引导研究生从事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研究工作。    

    七、改革教育观念,推动研究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改革研究生选拔制度,推进学分制并调整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推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鼓励并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促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八、高度重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选拔培养,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    

    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导师遴选程序,必须坚持在本专业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研究生指导教师一般应承担有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有较为充裕的科研经费。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导师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导师进行考核。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九、加强学术交流,鼓励与国内外名校名师合作培养研究生。    

    制定必要的政策,支持有优势的学科与国内外名校名师合作培养研究生,鼓励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定期给研究生讲学、指导。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研究生院。定期开展国际性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扩大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知识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十、积极开展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活动”,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制定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评选标准和条件,定期开展优秀硕士论文评选奖励活动,促进优秀研究生早日成才。对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在研究生毕业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十一、建立“研究生访学制度”,推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鼓励研究生在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跨校访学,加强省内校际间的交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每年可派研究生到有研究生院的国内重点高校访学。对省内著名专家开设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允许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的研究生跨校选修,互相承认学分。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与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生工作站。    

    十二、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工作。    

    建立由政府、社会和专家参与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各项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健全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系统,强化研究生质量评估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调控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对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实行动态管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优胜劣汰,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运行机制。对管理不善、办学水平不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无法保证的单位和学科,要限期整顿或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予资格。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十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    

    规范并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健全并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和办法,坚持按标准、按程序授予研究生学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依法管理学位授予工作,不搞硬性淘汰。应根据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合理设计,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积极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创新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做好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    

    十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    

    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研究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牢固确立献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造就一大批在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十五、加强对外交流,扩大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研究生规模。    

    面向海外招收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河南省与海外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积极实施教育品牌战略,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尽快创造条件,扩大来豫留学研究生的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海外招生工作的管理,完善海外招生工作办法和程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籍学生来河南省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

    十六、切实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聪明才智。    

    要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的就业渠道,为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和引导研究生毕业后重点到高科技领域、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