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很多迹象似乎预示了考研并不会像往年一样“热”,其中包括报考08年研究生人数的减少;包括56所高校进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范围而取消公费制度,面向研究生收费;更包括很多考生对研究生就业形式的不乐观。
但是,笔者从2008年暑期文都教育集团全国180多个教学点,共计约四十万学员同时开课的盛况感觉,读研的热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在理性的回归。
每年,往往有许多的企业争相招聘一些高职生和中职生。这往往会给许多家长和考生造成学历高没有太大用处的假象。但若是从生产企业的人员组成,以及各个层次人员的工资待遇来细细算一笔账,一个高的学历对于一生的职业规划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一个600人的工厂,治理人员往往不足50人,但是这少数的治理人员所拿的薪水往往比所有底层技术人员所拿的还要多。若是选择高职或中职,在人才市场短时间的确会比较受欢迎,但是往往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碰到职业发展的障碍,处在一个付出多,薪水低,升迁空间小的尴尬境地。
北京许多高校,在招收讲师时仅面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应聘者;这一趋势同样表现在许多中小城市的医疗、教育以及许多其他行业的招聘中,甚至于一个县级医院去年医生招聘的最低要求就是研究生。更有一些在职人员因为受到职业瓶颈的制约,会选择重新返回高校接受研究生教育。
许多高校,如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在校阶段所接触的往往是一个领域比较前沿的课题和这个领域的领军企业的项目,这对于有志成为祖国脊梁的青年人是很有裨益的。而研究生阶段结识的同一专业方向的朋友和老师更是将来职业发展的推进器。
有一些同学在高考的时候,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上一个好的学校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更会是一个家庭的梦想。这个时候上一个好的学校的梦想就寄托在了读一个好的学校的研究生。两三年的时间与几万块钱的学费与一个一辈子的梦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笔者同样不认同盲目的、因为逃避走上社会而考研;笔者呼吁可以长远的规划自己的整个职业,不要为社会上一些假象所迷惑,理性选择是否要继续研究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