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申请免试读研须知: 掌握好政策 把握四大关系

申请免试读研须知: 掌握好政策 把握四大关系


申请免试读研,你了解多少?

 

  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接收免试生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申请免试读研,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对有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申请免试读研要了解政策信息。GFP供图

  随着相关高校扩大免试生招生规模,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而直接进入复试被学校录取,成为更多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子的又一选择。而要把握住这一机会,申请免试生需要了解政策信息,并处理好“四大关系”。

  掌握政策信息十分必要

  申请推免生,需了解以下政策信息:

  一是确定推免生名额的相关信息,这关系到申请各校的难度。

  根据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教育部要求,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招生单位拟接收推免生数量应通过专业目录向社会公布,各招生专业一般均应留出一定名额招收统考生。

  在2008年的免试生接收工作中,部分高校增加了推荐免试生数量,比如,北大2008年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数量将增加7%,其中理工科院系接收比例约占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至80%,其他院系一般不低于50%。中国政法大学预计接收保送研究生名额占教育部分配给该校研究生招生总名额的30%,比去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另外,有的高校则扩大了接收校外免试研究生的比例,比如,清华大学明确表示,将增加接收外校推荐到清华免试读研究生的学生比例。

  二是要了解推免生接收流程信息。

  了解推免生接收流程,尤其是申请时间、复试时间、正式报名手续,对顺利完成免试申请,十分重要。错过了提交申请材料时间,不及时关注复试通知,没有按规定正式报名,都有可能错过推荐免试机会。一般而言,每年9月中下旬,各相关高校接受申请材料,10月中旬进行复试,在研究生考试正式开始之前确定免试生名单并公示,获得推荐免试直读硕士学位资格者,要到现所在学校领取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签发的(加盖公章)推荐免试硕士生报名表,办理正式报名手续。

  申请者应仔细对照有关条件

  教育部文件规定,申请推免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二是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三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四是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五是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并要求各具体招生高校可根据以下要求制订推免生的具体条件,但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由于办学实力与办学定位以及受考生欢迎程度不同,各高校对申请者提出的具体要求各有不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对申请者的条件要求,大多为“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在现就读学校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未受过任何处分等。而厦门大学对申请者的条件要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所在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或者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简称‘基地班’)的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显然扩大了申请者的范围。申请者在申请具体学校时,需要对照学校条件要求,看自己是否达到相关条件,以免做无谓的申请。

  书面申请材料各校有所不同

  各校要求提供的书面申请材料大致包括申请表、本科成绩单、英语水平测试成绩、证书复印件、学术成果等。有的高校还要求申请者提供个人陈述或专家推荐信,如北京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个人陈述,并需要3位专家分别推荐;清华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个人陈述,并需要两位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复旦大学不要求提交个人陈述,但要求有所在高校两位导师的推荐信。申请者应根据各学校提出的材料要求,一一对应,细致准备。

  把握“四大关系”有助于目标实现

  申请免试生,应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冷热门关系,包括学校的冷热门与专业的冷热门。一般而言,申请外校的免试生,虽然每个申请者对自身的竞争力还是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但是,还是会出现申请名校者多、挤热门专业多的情况,这显然会导致名校申请竞争激烈以及部分热门专业申请激烈。即使一些获得本校免试资格的学生在竞争中落马,也可能使免试资源浪费。

  处理好冷热门关系,还要求获得申请资格的学生,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申请学校、专业的大致范围,并提前着手与这所学校相关专业的导师或者熟悉的硕士研究生校友取得联系,了解自己被这所学校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以及各校举行复试的时间(避免相互间冲突),这样可以使申请目标更加明确。其次,应适当注意读研的专业兴趣,而不能一味关注就业前景,对一些跨专业的申请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二是校内外关系。虽然很多接收免试生的学校表示,对于本校免试申请者,与外学校免试申请者,在材料审查、面试考核中,将一视同仁,但很显然,由于本校申请者已经获得本校的保研资格,也就是说达到本校接收研究生的基本条件,而外校申请者只获得其所读学校的保研资格,因此,从材料的审查中,本校申请者无疑具有优势。同样,由于本校学生对于本校的办学传统、教学风格的了解,也多于外校学生,所以,申请本校本专业的免试生在面试考核中,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由于各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专业实力不同,往往由整体办学实力强、专业实力强的学校、专业去申请办学实力低一些的学校与专业,会受到欢迎,而从实力稍逊的学校、专业去申请实力强的学校、专业,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与挑选。因此,申请者一定要分析自己所在学校、专业的实力与所申请学校、专业的实力对比情况,以此确定自己在申请中是否具有优势。

  三是本专业与跨专业关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已开始接受跨专业的免试生申请,对于跨专业申请者,要注意两点:一是自己对所申请专业的专业兴趣,毕竟这是重新在选择自己攻读的专业领域,不能盲目与草率;二是自己在申请中具有的竞争力,包括与本校本专业学生、本校跨专业学生以及外校本专业学生、外校跨专业学生的竞争,在竞争中,申请者需要展示出自己具有的攻读该专业的专业素养与学术兴趣。

  四是免试与考试的关系。申请免试成功,对于一心想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自然可以避免复习考研的过程,但是,也难免会存在获得保研资格,但在申请免试生过程中受阻的情况。比如申请外校失败,申请跨专业失败,这时经历失败的学生,应重新振作起来,选择考研或者选择就业。要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即便免试申请不成功,照样可以凭借考场上的优异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这样的例子在过去的研究生考试中并不鲜见,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