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又到了各高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紧张时期,校园内时常可见拿着各种证明资料奔忙的学生身影。所谓推荐免试研究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送研究生,他们不须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而是直接进入复试。虽然比例在整个研究生招生中的份额并不大,一般在5%%~15%%之间,但由于可以免试录取,并且通常会成为公费研究生,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研学生来讲,不失为一条继续深造的捷径。
对于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也是一次两难的选择。
准备,从大一开始
“昨天保研资格名单出来了,我排名第二,三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沈薇是江苏某高校新闻系大四学生,高考时因为两分之差,她与复旦擦身而过。不甘心的她几乎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积极准备,争取保研。
“大一的时候,老师向我们介绍我们系的保研率大概是12%%,而且我们这个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两名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被保送到北大、复旦、人大等名校。我从那时候就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
有了这样的信念,沈薇从大一开始就非常用功。从高中的高度紧张到大学的极度自由,很多学生都有种解放的感觉,上课睡觉,逃课,玩游戏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沈薇一直很保持着高中的学习习惯,每天早起去学校的英语角读英语,按时上课,晚上雷打不动地去上晚自习,周末的时间也大多数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好像与她无关。
沈薇表示,一开始周围像她这样努力学习的不乏其人,但是许多人并不是像她一样有明确的目标,而是纯粹出于高中的学习习惯。三年下来,始终坚持的其实不多。“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想达到目标,必须比别人早动手,并且付出更多。”
光成绩好还是不够的,沈薇还经常向老师和上届的师兄师姐了解最新的保研情况,随时关注她比较心仪的几个学校对保送研究生要求的变化。因为听说复旦、人大这些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比较高要求,沈薇每个假期都会去报社实习,并已经发表了多篇文章和论文。
在刚刚结束的综合测评中,沈薇前三年总成绩排在全系的第二名。加上她这几年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论文,从往届的形势看,她被保送名校的希望非常大。“获得保研资格还是第一步,往下还要往学校寄送材料,等待复试通知。”沈薇冷静地给记者分析,“而且进入复试后并不说明就成功了,还需要通过优异的面试表现打动导师,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其实这条路,有时候一点也不比考研轻松。考研拼的是半年的辛苦,保研需要这三年持续的努力。而且我们系的学习气氛算是挺好的,前几名的成绩都比较接近,一有变化排名就会不同,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在跑一场从一开始就冲刺的马拉松。”
沈薇告诉记者她已经想好了研究生阶段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希望在研究生期间申请出国的交换生,在复旦、人大、北大等名校有非常多这样的机会。对她而言,保研成功意味着一场新的努力的开始。
成绩、素质两手都要硬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虽然不像沈薇这样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几乎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但仍然努力学习的学生。但是当保研的机会来到面前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准备严重地偏离了方向。
按照现有的政策,要想获得保研资格,仅仅学习成绩好是不够的。大多数高校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和发展素质加分的综合排名,学校不同,学习成绩和发展素质加分所占的比例也不同。有的高校学习成绩和发展素质加分各占50%%,这让一些只顾埋头苦学的学生傻了眼。
“单纯按学习成绩排名,我排第五,按综合成绩我排十一名,保送名额是十个人。”刘建是某高校数学系大四学生,这次的保研结果让他很无奈,“如果成绩不好我也就死心了,但因为发展分少失去保研资格,我真的很不甘心。”刘建告诉记者,这次保送排名前十的学生中有六个是学生干部。其中最高的发展分有20多分,而刘建只有义务献血加了2分。
“我们也想当学生干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的。给学生干部奖励我们并不反对,他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成绩和加分之间应该有个合适的比例。”刘建说,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看法。
刘建这种情况在研究生保送中并不少见,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平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担任学生干部,没有获得奖项,也没有论文发表,发展加分少得可怜,有的人甚至是零。
对于发展分,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学校发展素质加分包括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发表文章等各类加分,并且全部计入决定能否保研的综合排名中;有的学校则规定,学生先按照纯学习成绩排名,加上发展分之后的综合排名最多只能变化三个名次,为的是防止发展素质加分过重影响学生的综合排名。总体而言,大多数高校保送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发展素质加分之间的比例也是随着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性。
“其实聪明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在校期间抓好学习,利用寒暑假去外面的单位实习。一方面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发展分,这其实对每年的奖学金评定以及大四的研究生保送都非常有用。”刘建的总结也许可以给正在准备和思考保研的学生一个提醒,“读书很重要,实践能力也很重要,无论想干什么,其实都需要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
放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能保上重点名校的人是幸福的,能保上普通学校的人是知足的。在外人看来,有保研资格的同学是轻松的,他们不用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每年仍有不少取得保研资格的同学毅然放弃了保研资格。
河海大学的张峰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综合测评中主动放弃了保研资格,这在别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按照我们系往年的惯例,保送生基本上都保了本校,去其他学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希望很小,这不是我的目标。”
张峰告诉记者,他准备考同济大学研究生,在他这个专业方向,同济大学排名全国第一。“其实放弃保研资格我的压力也很大,保研不用那么辛苦,而且还是公费。”张峰坦诚地向记者说道,“跨校考又是全国热门专业的话,可能性毫无疑问小得多,但我还是希望搏一下。”
相比起来,同样属于放弃保研资格的陈妍霏放弃得更为彻底。她2006年从上海财经大学管理系毕业,放弃了让许多人眼热的保研资格,进入上海的一家日企工作。
“最大的收获是排名在我后面的同学请我吃了顿大餐。”陈妍霏谈起放弃保研时显得非常轻松,“当时也觉得是个两难的选择,但是现在回头看看的话,其实怎么选择都不会是什么大错。关键是想清楚自己准备要做什么。”
“保研虽然很好,但不能为了保研而保研。如果是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保研或者考研都只是让问题晚来了三年而已,毕竟我们最终都得走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