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侯我总是一幅很爱学的样子,趴在小方桌上看姐姐写作业。有一天,偶然听见姐姐说正在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我立即浮想联翩起来了。还记得当时电视里播的大都是些讲座和新闻,真正等到黄金时间段放的就是抗战片,也就是那时我们所谓的正片。看到电视中的英雄们个个神勇,总是以胜利告终,我很是崇拜。
“我是董存瑞,我是舍身!”当我在院子里高兴的大喊时,我发现父母和姐姐都在看我,进而又都哈哈大笑起来。正在兴头上的我,竟不知如何是好了,怎么回事儿?
渐渐地我也上学了,也学到了这一课。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不知自己偷偷笑过没有。那时当然已经明确地知道了我不可能是“舍身”了。
在慢慢的成长中,吸收的知识越来越多,以前憧憬的事大都实现了,有一小部分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我也懂事多了,当我上初中的时候,姐姐就不上学了,可能是因为我,因为家庭。也可能是怪生在农村,生在中国罢了。自此,我依然在学习,不过从没有过目标,也没体会到什么是压力。这也许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回忆童年,回忆过去的缘故吧。没有压力,没有困境。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头脑中的东西很少,大多是那种刚刚在脑海中闪现,便要付诸行动的事儿。那时候的生活太平淡了,也太甜蜜了。
中考快要到了,毕业班的压力当然比以前大了。要看书,因为老师催得紧。父母却没有过问过我的学习,他们甚至不知道,中考是为了升高中,当然也就没想过以后要考大学,因为那好像很远。可能是刚懂事就想当“董存瑞”、学“舍身”吧,看见别人都在摇头晃脑地学习,我也要看书了。中考完了,回到学校知道了分数。结果没上一中线,这时才体会到什么叫失败。这一刻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吧。自此我要经历无数的失败、挫折,尝遍人生的苦辣酸甜。直到人生的终结或是真正参透人生的真谛为止吧。以前的重重无忧无虑的画面,真的要封存化为记忆了。这正如温室的幼苗,在和煦的阳光下渐渐成长。之后当然也要经历温室外的风风雨雨、酷暑严寒。中考就是把我移栽出温室的过程,这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有谁能永远活在童年呢?
可能是父母看我读书还算卖力,不像我的那些伙伴,早就不想在学校这小圈子里呆了,索性让我继续读。就这样我上了高中,县里的一所私立。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我和那些伙伴开始了不同的生活,正如我刚读初中时,姐姐和我一样。
就这样开始了离家的生活。每月放三天假,那时可以在家里懒上一把。躺在床上,等着母亲叫我起床,一次又一次。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毕竟都是刚离家的孩子,想家也就必然了。因此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盼望一个月的完结,然后就会有三天假。在这三天里可以玩,可以回家,可以不理会那些烦人的课本。 就这样“三天”、“三天”的过了不少,我比以前更懂事了,也知道努力学习了,因为要拿奖学金。私立高中的奖学金足以让我心动了,不过私立的学费也让父母更费心了。得奖学金可以给父母一些欣慰,也给自己一些安慰。后来,我又有目标了——考大学。其实这时父母的思想也在转变。小时候从没问过我的学习,现在变了,还时不时地问我能不能考上大学,是清华还是北大。
当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倒是没什么可激动的,因为按平时的付出来说,即使不是完全的正比,也没有理由考不上的。但我发现父母打心眼儿里高兴。我听到了父母夸我的话:“我们的小舍身考上大学了!”我真的很感动,就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本来是可以忘记的,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上学都十几年了,毕竟是儿时的一句笑话,那时不知说了多少类似的话呢。但是它却记在了母亲心里,也刻在了我的心里。父亲并没说什么,只是更累了。大学的费用是高中的几倍呀。
现在,在大学中又生活了几年了,我成熟了许多,我知道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了。我体会到了父母的感受。当我盼到“三天”的来临时,父母在想什么呢?我下月的生活费怎么解决,一向清苦的家庭这些当然是要考虑的。我渐渐的领悟人生。就像父母,生活在贫苦的农村,儿时当然也会有梦想,不过现实不可能让他们的人生产生亮点。继而的结婚生子,平淡的过活,正如千百万的农村家庭。可能从上学开始,他们的目标有了改变,也像有了希望,人生的曲线由平滑转而上升。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有了追求。我发现了农村生活之所以平淡,就是由于我们的希望太有限了,人们虽然渴求发展,但现实让人们木讷、让人们平淡。父母生活的亮点在我身上,他们已经把全部的精力与希望寄予在我身上。想想姐姐,生活所迫,她没能像我这样,至少可以走学习这条路,从而走出家,走出农村。结束了几年的打工生活,她也结婚了,也在农村……
我领悟到了人生的奥妙,人生曲线虽然各不相同,但从起点开始到童年的时候,相差不会太大。但之后的生活将取决于不同的追求。
大学生活也将进入倒计时了,我的人生曲线还要细心去描绘,是继续上升还是就此平滑下去……考研的日子的确很难熬,但我选择坚持到底、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