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我的考研故事——同等学力、辞职

我的考研故事——同等学力、辞职


各位准备或已经加入考研大军的朋友,包括在工作与考研之间徘徊的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借鉴我这个例子,慎重地作出选择。我今年考上了一个比较差的学校,是调剂成功的,而且是自费,三年要交一万块。我是失败的。

  我原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93年的电信中专。那个时候的中专可不像现在,比重点高中的分数线高几十分呢。我是以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的,不过那个时候我比较小(考上中专才15虚岁),对专业这种概念认识不深,结果选了一个不太适合我的线路专业。中专那几年过的叫舒服啊,大多数人的目标仅仅是考试过关等着毕业进邮电局这么好的单位拿高工资福利等着分房子娶百货大楼一支花回家搂着睡觉,而应付考试简直没有任何难度。于是1997年我毕业了。

  毕业后,我并没有能进入邮电局,而是进入了工程公司,这是为邮电局干活的公司,对线路专业来说是“对口”的。工作以后都没想过什么是人生规划,只知道按照领导的意思好好工作天天向上,其他的事情不用我管,国企会安排我一辈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出差干活,说实话线路这专业干的就是民工干的活,我不是瞧不起民工,而是说这种事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对于那些都是县市前几名的优等生来说,是对他们智力的浪费。无庸置疑工作是辛苦的而且是枯燥的,我去年这个时候看过一位曾经是铁路工程公司员工的考生的文章,对他说的环境深有体会。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三五十个民工,我的任务是管理和带领他们干活。白天干活,晚上喝酒打牌。即使回公司总部,也是一样的无聊,没有女朋友,住的是集体宿舍,几个类似状况的单身小青年就天天泡在游戏厅里踢实况足球3。不知道考虑以后是什么样子,每天做的仿佛就是等待出差。政治上,就为争得公司年末的先进个人评选或者提拔而努力奋斗。毫无疑问,我们这样的小年轻都是公司里的生力军,哪个才参加工作的人不是一腔热血认真负责?那些年长的同事,他们曾经也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时间一长,慢慢地油了。

  98年邮电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后,公司的处境渐渐市场化了,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渐渐地,上面的领导层退休了或者升官了,中层就顶上,下面的管理员就顶替空缺的中层,于是我们这样的一线员工,就有人来顶管理员的位置;而且公司每天都在想着做大做强,三五天就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于是公司里的干部就轮来轮去,有空缺就从下面的人员里选。国企里的干部就这么样运转,我也就渐渐地脱离了工地,不用自己干活了。我于2002年调到机关,完全脱离了一线。这个人是比较怪,不喜欢公司的管理方面的事务,在我的眼里大部分的管理工作都是虚的,不能直接创造价值。而我更喜欢搞些偏理工方面的玩意,虽然我本事不大,学历当时是邮电函授专科。但是我不知道除了进机关然后“下来”当中层经理,还有什么发展途径。

  当然这个时候的社会环境开始大变,曾经优秀的中专开始变的羞于提起,百货大楼一支花是娶不到了。我谈的女朋友是重点本科,虽然她比我晚一年中考,而且考的远比我差。大街上本科都一大把了,谁还顾上你个专科(而且原始学历是中专呢)。房子要自己买了,那些当权的人都分到了房子,剩下来我们这班需要房子的小年轻,说话没有声音。国家说的所谓货币分房,到了下面就是不分房。总之房子上没有人管我们了。公司里的大部分业务和管理模式我比较看透了,公司内部关系网复杂,下面的人许多都有上面的背景。公司在干部提拔上,主要看中的是拉合同的本事,对于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概不论。于是公司有大部分会“做人处世”的初中生小学生当了经理,这些人会做人处世,一会巴结领导,二会巴结客户,巴结的方式无非就是贿赂。而公司历来在工程质量上都是口号大于行动,朱镕基说工程是腐败的温床,一点不假,工程公司的工程验收没有不进行贿赂的,小到吃饭洗澡,大到送物送钱,那些电信联通移动的工程管理者都心知肚明,除非你工程质量是非常非常好的,大部分工程都是在饭桌上甚至按摩店验收的。这一系列的氛围,培养了会巴结的民工当经理管理公司的现象。而技术上,只有前两年能在实践上认识线路各细节,姑且能说有提高;这后面的几年,没有一点长进,只有重复劳动。

  我对未来的工作陷入了一两年的彷徨,这期间女朋友变成了老婆,她不断地鼓动我考研(我在结婚前承诺她要读研的),此时我参加的本科自考已经通过了十几门,又担心拖久了赶上全面收费,终于在去年8月底下定了决心,办理了辞职手续。办手续的时候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有憧憬,更有压力,甚至有后悔。

  根据辞职之前的研究,我选定了报考复旦。8月招生简章还没下来,我是看了上一年各学校的招生简章的。大多数的学校都对同等学力的CET4有限制,复旦没有。将自己的实力权衡一下,政治是我强项,数学要认真做题,英语要下工夫,专业课也要认真看。然后去复旦南区的书店买些参考书等等。这些天还忙于办理有些手续,加上心理上要经历适应反思,拖拖拉拉的,一直到国庆以后我才算认真地开始复习。

  我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二是那满墙都是的辅导班都是以牟利为目的,每一家都是出题名家名师,都要你掏好几百块。我这样的智力,需要把钱送给那些名师吗?三是我比较鄙视这种猜题式的辅导班,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是被这些所谓名师给搅了黑水,他们就知道利用自己的经历来诱导考生掏钱,仿佛你只有花了钱才能得到一些小道消息和捷径。虽然我自己的复习方法也有应试色彩,但是这是完全公开公正的,而且不以骗钱为目的。

  我在网上看了一些考友的经历,这些确实有用。比如有的人说了英语要每天都看一两篇,数学要多做练习题等。我住在乳山路,离附近的海事大学比较近,于是我就将海事大学的教室和图书馆作为学习的主场。我是在社会上工作了七八年的人,乍一这么安静地在教室里面对青春活力的女生学习,还真要适应一下。好在我很快忘掉了曾经工作的点点滴滴,静下心来像一个在校学生一样每天看书。我的老婆,为了给我制造氛围,也每天下班就过来陪我看书。那段时间,我们早上一起出门,她去上班,我去海事大学。下午我给她占位子,吃饭后等她过来,晚上再一起回家。

  我很快适应了复习的氛围。大概从十一月正式报名之后,我变得非常主动了。希望用上尽量多的时间来看书,虽然我早上并不起早。海事大学图书馆还算安静,不过需要占位子(也因为有像我这样的外人占用了学生的座位),占不到位子就只有去找一间教室。教室很空,但是偶尔有恋人在里面啃来啃去的,或“切切”私语,需要一定的定力了。强烈建议广大考友,尤其是社会考生,学校图书馆是比较有学习氛围的地方,比在家里好。当然,这一开始也是老婆强烈建议我的,因为我没上过大学,而她知道图书馆的好。

  碰到周末,老婆就会跟我一起来学校。她也报考了,不过对她的期望较小。越到后来,复习就会越紧张。累了我们就去操场上转两圈,我总是不断的对她估算自己能考多少分,以此来摸清自己的底气,让自己稍微地平息一下紧张心理。其实我对考上复旦并不抱大的期望,我一直把能考300分调剂到一个差不多的学校就行了(那时候我们都不明白调剂的细节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达不上复旦,只要过国家线,就能调剂到别的不错的学校的)。

  进入十二月下旬,天气很冷了,教室里没法呆了,大量的考研者和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涌进图书馆,座位异常紧张。本校学生们都六点多一开门就抢占光了。没办法,我就向以书占位的同学临时借座,这个同学来了我又向别人借座,不断地在图书馆里换来换去。还好,大部分的同学特别是MM都比较友好,当然,他们不知道我是外来的。只有一天早上,我决定起来试试占座。我早上5点40醒,6点出门天还是淡蓝色,一路跑到图书馆已是6点15,刚刚开门,匆忙找了两个座位,然后去食堂吃饭。

  一直到考试以前,我都确信自己能考保底290分,争取310分以上,按照上一年的分数线肯定可以上学了。于是在不安、兴奋又有点平静中迎来初试。政治考得不错,题目比我预想的简单。下午的英语没有带表,一开始就做阅读,竟然忘记了时间,将阅读读得很细,等我阅读做完的时候,一问时间只有45分钟,一下子蒙了,余下的填空翻译还有两篇作文怎么办呢。时间不够了——英语能不能达线啊——达不了线这次考试就完了——这一次考试就完了?一刹那间很着急,急得我无法再细细分析翻译的结构,也无法对作文进行构思,只知道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考试铃响我竟然不知道该走出考场,无疑这场英语让我方寸大乱。回旅社里,买了块电子表、一盒方便面就开始看数学。其实这个时候我没有调整好自己,一晚上糊糊涂涂地看数学,效果并不好,第二天上午的数学一,小题目感觉还不错,大题目的第三道吧,一开始没做出来(其实今年的数学一不难,放在备考时我都会做),不敢耽误时间细想,赶快看下一道,下一道又有点难。总之我是被昨天的英语给吓慌了,数学场过于紧张,导致最后考得失败。最后一场专业课,因为感觉自己今年可能没戏了,我倒放开了,能做的都做了,时间上也充足得很(除了确实不会做的)。

  没精打采地回家,路上公交里听到一MM兴奋的打电话给她的朋友说考的不错,我的心黯然。我可能连300分都不到,难道这半年的辛苦就这么白费了?算了,不想了,不能再想了,也许分数线回降呢。

  就这么到了春节后。二月末终于等到初试成绩了,317分,虽然英语和数学考得差,但小分不会不过线,听到168报分后我的老婆跳了起来,也许她之前在我的自责中对我已经不抱有期望。虽然复旦已不可能,但终于又燃起我的上学的信心。接下来就是复旦下分数线,等国家线,每天上网看各学校招生信息,找调剂。

  调剂远非我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有的人说,宁愿再考研一回,也不愿尝试调剂。有道理的。今年开始的时候,教育部的调剂系统还没有开通,考生和学校都按照点对点的方式单独联系。每天忙于搜索各个学校的调剂信息,然后打电话,或者直接发送申请。为了提高被调剂的可能,前后联系了差不多五十家各个档次的学校。可是,没有任何一家会给我明确的答复,大部分都说要再等等。等什么呢?实际上是这种调剂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每个考生都联系了几十所学校,实际上他最终只可能去一所而已,而学校会收到实际生源几十倍的申请,这是考生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几十倍的竞争者。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考生希望挑选一家好的学校,学校又在挑选高分的考生,大家都在泡沫中喘息。于是就出现了很烂的学校也会明确拒绝调剂生,因为他们手上有更高分的申请者。国家线一下达,有大概十几所其实比较滥的学校拒绝了我。我有点心灰意冷了,但是想到自己既然已经辞职,还是尽量找个过得去的学校上了吧。于是开始搜索更次一点的学校,包括现在录取我的学校。我最终联系上现在的学校,是因为我直接给导师发邮件的,我跟他很诚恳地请求调剂名额,竟然收到了包含“有可能”意思的回复。于是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进一步跟研究生院联系,确认基本上可以参加复试了。正好这个时候教育部调剂系统强制使用,登陆上去进行登记,一边准备复试。其实,我后来想,假如我能沉得住气,在4月10号左右大部分的调剂工作结束以后,原先几十倍的调剂生源泡沫破灭了,也许我会有其他的机会。不过,这是一种死马当活马的冒险,我不能总做事后诸葛。

  接下来有10天时间准备复试。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调剂名额,我很认真地准备复试,因为复试考的好可以争取公费(学校文件上说按照初试复试总成绩排名)。尽管考过后才知道复试基本上是走过场。复试没有英语口语,真正考察能力的是听力和专业课笔试,专业课口试实际上是聊天,选选导师。因为我是同等学力,还要参加两门专业课程加试。加试的课程都是几年前学的,凭着印象答题,大概在五六十分的样子,又担心不及格被刷,忐忑之下问招生老师,老师很委婉地说如果不是太差问题不大,总算放心下来。考完之后我特意去院里见导师,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当然事先给他打了电话的,导师人不错,面带微笑使我不会慌乱。简单聊了十几分钟,我送上从家带来的一点特产,抽身告退。

  后来复试结果下来了,我的总排名在调剂生中第二,其中专业笔试我考第一,两门加试也过关了,但是最终我被定成了自费。院里说是按照初试排名来的(当初复试文件说是按照初试复试总成绩排名),而我的初试成绩排后。不过也有某位调剂生,初试比我低,复试也很滥,竟然有了公费。但是此时,不平归不平,气愤归气愤,总之已经回天无力,而此时全国调剂工作早已结束,想另寻婆家已经不可能。我已经辞职,不上学还能怎么办?

  现在我就是这个状态的在等上学。2007年的考研已经启动,很多的人面临是否辞职考研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慎重选择。即使你考,也尽量别丢工作。丢了工作以后,社会生活的压力会让你处于被动。至于考试本身,初试是很重要的,基本上就决定了考研结果,大部分的学校,复试都是走过场,本来我不相信,但现在我亲身经历了。

  我的初试复习心得:政治我只看了教育部的提纲(叫红宝书吧?),做了任汝芬的模拟题之客观部分,主观题我平时没做,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现场发挥。英语我买了石春桢的阅读220篇,只看了1/4不到,主要是锻炼速度,大概符合13分钟一篇。这一点考友们要更多做阅读才好,阅读做好了,翻译和填空和作文都不自觉地提高。当然,作文需要在考前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些。数学,在掌握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做练习,我看的是2002年的陈文灯复习指南、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考前重做了前十年真题。专业课基本上按照指定书复习就可以了。

  最后有一点提醒大家,考场上一定要带手表!祝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