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专家视点:研究生教育问提种种该如何看

专家视点:研究生教育问提种种该如何看


怎么认识导师带研究生过多问题―― 不能完全责怪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出现一位导师带20多位研究生而无法顾及的问题,不能完全责怪老师。近年来,研究生招生的增长率太快,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对学历的要求高了。
    
一位教师带多少研究生,并不是教师们自己决定的,他们按照学校的分配数字带学生,而学校是按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计划分配给院系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教师带的学生过多是研究生招生计划不顾及实际的师资力量的结果。有的学校为了能够招更多的硕士生,将一些并不够格的教师提升为硕士生导师,客观上也让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降。

  当然,研究生阶段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师的指导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钻研。导师更多地起着一种督促前进的作用,而不是牵着学生前进。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以在学生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唯一评价指标,而应该重在如何指导。同时,我的经验是组织、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切磋非常重要,这种切磋、讨论可能比导师的单向指导带来的进步更大。

  关于研究生培养年限的问题―― “一刀切”不可取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改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相当于硕士阶段视为本科生培养的高级阶段,这样,两年的时间是足够的。有的国家,大学学习年限较长,前一阶段是普通高等教育,结束继续学习专门化理论,毕业之后就是硕士。在我国,硕士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培养阶段,硕士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的很多时间会花在英语和政治的学习上,同时毕业论文也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真正用来深入专门课程的学习的时间不多,两年或者两年半时间完成学业非常困难。厦门大学一些试行两年或两年半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前只好又回到三年。

  现在博士生培养年限一般院校为三年,在职攻博为四年,国家的培养经费按三年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宿舍也只有三年。这就使一些尚未合格的博士生只好如期毕业,他们的培养质量成了问题。博士生的成长有快有慢,研究的课题有长有短,“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并不符合博士生培养的规律。北大的博士生培养年限为四年比较合适,但以社科类与非社科类划分年限长短的做法,我认为并不合适。

  现在提倡硕博连读,对于这种做法,我有些疑惑。博士生需要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而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否能够成为博士生的培养对象,在本科学习时是很难判断的。本科阶段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博士生培养的对象。

  发表论文与学位能否画等号―― 防止弄虚作假之风

  现在的规定是,教师晋级、研究生毕业都需要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目前出版的核心期刊有限,如果20多万副教授和20多万在学博士生都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刊物不够。为能达到晋级或者毕业条件,就会助长不正之风。同时,一些期刊借故征收版面费,有些刊物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双月刊变成月刊,再变成半月刊,刊物越来越厚,文章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我认为,研究生授予学位,应当严格审查其学位论文;教师晋级,应该严格审查其代表作;不必刚性规定多少篇论文,在什么刊物上发表。